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K12行业首个OMO报告出炉:66%机构期望产品暑期可用

2020-04-09 13:21  来源:证券日报网 贺骏

    本报记者 贺骏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各地中小学开学时间也陆续明确。截至3月底,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已经有19个省级行政区明确开学时间节点。与此同时,各地K12机构线下复课的时间点也日渐明朗。

    从疫情突然爆发到逐渐回复正常的生产生活,K12教培机构们在不断适应新变化,“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相融合)”也在此期间成为K12行业热词。

    为了解K12教育企业对OMO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及对OMO落地产品的需求和期待,爱学习发起OMO专项调研,并于日前公布《K12教育培训机构OMO专项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72%机构对OMO“不明觉厉”        

    报告指出,由于疫情期间OMO教育模式被广泛的宣传和讨论,OMO理念在K12教培行业的渗透率大幅提升,达到91%。同时,线下复课后准备使用OMO教学产品的机构比例,也从2月底的53%提升到了72%。

    不难看出,OMO理念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机构即将迎来线下复课时,随之而来的学生和家长的复杂需求,又催生出机构对OMO教学产品的实际需要。

    疫情期间,学生只能线上学习,虽然便利但弊端也显露无遗:学生不能随时反馈,在线学习效果难跟踪;老师线上授课,内容输出需再适应,教学预期降低;家长则面临家中上课,监督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学生和家长对于K12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有着迫切需求。

    但考虑到即便机构线下复课,从防疫安全的角度来说,54%的家长更希望K12机构可以通过线下课为主,线上课做补充的方式进行授课。即便是同一班里,家长对线下授课还是线上授课的需求也发生了分化。因此机构线下复课后,必然会面临同一个班里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并行的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对机构线下复课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时间点尚不明确,K12机构的经营压力、课消压力、心理压力仍然存在。上半年是K12培训机构的集中招生期,每年4月开展的暑招更是拉开机构差距的重要窗口期,因此,机构自身也迫切需求一种能够灵活应变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和产品。

    OMO模式正好可以解决学生、家长和机构的需求。因此,尽管仅有28%的机构表示既理解OMO又知道该怎么做,但也有72%的机构在对OMO理念尚不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仍想知道该如何实施。

    66%机构期盼暑期使用OMO落地产品

    K12机构的春季新增收入并不乐观,暑期俨然成为机构翻盘的指望。报告显示,66%的机构期盼能在暑期使用OMO落地产品,打赢暑期翻身仗。

    尽管已经有K12供给平台提供OMO教学产品,但在疫情发生前,OMO教学产品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并不高,主要因为当时的机构对OMO模式尚缺少认知。而当后疫情时代来临,K12机构对如何转型OMO模式、如何实践OMO教学产品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报告显示,技术、教研、名师资源、OMO产品运营经验、学生和家长的接收程度,是机构转型OMO时最关心的问题。

    经历过转型线上的传统K12机构的校长们,已经意识到OMO教学产品需要强大的技术、产品、教研、教学等实力作为支撑,普通机构根本无法自行生产运营,又由于整个教育行业对OMO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机构对OMO教学产品在线上、线下教学场景中的具体落地缺少经验,诸多因素促使92%的机构表示,会与第三方合作完成转型OMO。

    对转型OMO投入预算这一关键问题,有69%的机构投入预算在2万元-20万元之间,另有16%的机构预算在20万元以上。相比OMO典型应用产品双师课堂在疫情前的平均资金投入(15万元-50万元),单个机构对OMO转型的预算额度有所降低。

    对OMO供给平台来说,如果能快速响应机构需求,提供稳定的技术平台、成熟的产品体系、持续的运营指导、转型周期短、投入低、上手快的OMO教学解决方案,或许将影响到整个K12教培行业未来的产品形态。

    报告指出,在K12机构转型OMO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供给平台提供精准和完整的落地解决方案,更要给予长期运营指导。爱学习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川表示,OMO将是未来教育的主场景,但教育OMO目前只是刚刚起步,未来需要经历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不能一蹴而就。同时这三个阶段也并非完全独立,不同地域的不同机构,不同线下教育场景的不同模块都可能处于不同阶段。只有各个模块都实现了在线化,并经历了长期优质的数据积累,才能实现最终的智能化。因此,对教育OMO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 张伟)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