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梦泽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龙头,上汽集团发布了上汽星云纯电专属化平台,该平台可以派生出不同级别的车型,适合不同品牌差异化发展,向上能够达到高端市场,向外可以辐射全球市场。

在“上汽星云”平台的线上技术沟通会上,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康华平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上汽星云”平台2022-2023年计划推出16款电动车型,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四个品牌。
事实上,目前很多车企都拥有纯电平台,例如比亚迪e平台、大众汽车MEB平台、现代起亚E-GMP、吉利SEA浩瀚平台等。与“油改电”车型相比,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在成本、空间、性能等方面更适应电动化时代的要求。“上汽星云”正是上汽集团打造的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
谈及“上汽星云”的独特之处,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表示,与其他车企的纯电平台相比,“上汽星云”的优势在于技术延展性。“‘上汽星云’被称为专属系统化平台,如果车企只是生产某一款纯电车,也可以叫纯电专属平台,但是它不能形成系统化。所有做平台的车企最怕的是平台的带宽和梯度不够,无法适配不同的车型。”芦勇表示。
据记者了解,“上汽星云”平台拥有44~150kWh能量矩阵、150~600kW功率范围,覆盖全球市场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豪华车和轿车、跑车、SUV、MPV等多级别、多种类整车产品,兼容高压铸造、固态电池、线控底盘、全栈电气架构、无人驾驶等软硬件科技。
众所周知,上汽集团“子嗣”众多,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品牌数量众多,定位跨度大,四个品牌在共同使用“上汽星云”平台后,如何保障自身品牌差异性,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此,上汽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管熠中解释称,“上汽星云”平台支持超级安全、超级性能、超级智能。虽然上汽不同品牌之间存在差异性,但对安全、性能、智能要求是可以有共通之处的。“上汽星云”平台为不同品牌提供一个体系性、基础性的保障,在这个基础之上,各品牌仍然可以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专长。
“做星云平台的时候,我们有好几个细分的要素,高端的、中端的细分的架构序列,这个基础给高端(品牌)留下了空间,给中端(品牌)也留下了潜力。”康华平进一步举例称,智己是一个高端品牌,它必须有高端的专属特性。星云平台规划之初,并没有包括空气弹簧、后轮转向这类高端配置,但智己自己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受疫情影响,2021年以来,大众、丰田、日产、本田、福特等车企均因芯片短缺而削减过产能,作为新兴技术平台,“上汽星云”是否存在应用芯片供应方面的挑战呢?
对此,芦勇坦言,整个芯片应用中,中国的芯片大概只占2%。芯片需求规模比较大。上汽自己通过需求端驱动,去年做了386个芯片,今年在途的200多个,缓解的不仅是“保供”,还有“卡脖子”的问题。相信过一两年中国芯片投资会非常大,会有很大改观,包括所有车厂都认识到这块的重要性。
另外,上汽在此次沟通会上还回应了车机与手机融合发展的问题。近两年来,手机厂跨界造车、汽车厂跨界造手机的传闻层出不穷。近期,吉利收购魅族科技的消息就引发了外界热议。
“我们也是在策划这样一个(与)手机厂商的深度融合,手机和车机最初的互联,手机可以投屏,手机上的操作在屏幕上可以进行。第二步互通,手机和车机可以有一些交互,不仅是单方面手机上的功能在车机上能够投屏,更深层次是手机和车机互融,互相的调用、切换等。”上汽集团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沈浩明表示。据悉,上汽集团计划最快在6月底至7月初之间,由集团领导公布手机与车机相关业务的新进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励创新,加快新技术研发,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正在试点新的激励机制。“我们通过虚拟股权,转化孵化,项目转化三种方式进行激励。”芦勇透露,譬如为了使得智己、飞凡、MG在价值上共创,正在试点有相应的利益绑定和分享,能够实现与品牌共享。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