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TMT频道 > TMT行业 > 正文

英伟达新技术催化AI芯片、算力等方面热度 国内上市公司加快布局关键环节

2024-03-20 09:5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贾丽

    北京时间3月19日,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正式拉开大幕。会上英伟达发布了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

    作为AI技术及应用的底座,超级芯片、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超级计算平台等“黑科技”面世,将加快生成式AI发展、为算力提供更多支持,并对AI大模型、高性能计算中心、人形机器人等行业形成密集催化。据记者了解,当下,中国AI产业链公司也在芯片、算力、具身智能上持续跟进,积极布局。

    多项“黑科技”催化应用落地

    在此次亮相的众多“黑科技”中,GB200超级芯片引发了极大关注。该芯片采用台积电4nm制程,相较于上一代芯片,可以为大语言模型推理负载提升30倍性能,并将成本和能耗降低。

    “GB200芯片将两块芯片通过高带宽接口紧密耦合连接,实现了性能的跃升,同时降低了功耗。这代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这种高性能、低成本的芯片将使得企业和研究机构能够开展大规模的AI训练和推理工作,并大幅提升系统的整体计算性能和带宽处理能力,对提升现有AIGC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盛乐标表示。

    AI芯片的迭代在大模型、算力及相关应用领域都将带来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看来,它能够支持万亿参数级的大型语言模型,实现实时生成式AI,让机器更智能,加速推动生成式AI在更多行业落地应用。

    纵观市场,目前,Meta、微软、OpenAI等国际巨头及海思、云天励飞等国内先进计算芯片厂商均在自研大模型芯片。“从英伟达新型芯片的推出来看,其通过CPU+专用计算芯片来替代一部分通用GPU的使用,特别是在推理侧和边缘端上‘打组合拳’进行芯片研发,是对国内芯片企业的启示。此外,在HBM(内存芯片)、CoWoS(晶圆芯片)先进封装、片间网络连接等方面,国内的相关企业还需要抓紧时间,追踪前沿技术进行研发和升级,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国产化产业链。”元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科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同时,此次问世的基于先进AI芯片的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及新型人形机器人计算机,也让人印象深刻,均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产业的突破。

    “AI大模型有望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带来颠覆式影响,大模型支持下的生成式AI,让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强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加上AI芯片的强大算力支撑,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速度会大大加快,功能也会更加完善。”袁帅认为。

    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代机器人,2024年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另外,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智慧工业等也均将成为AI应用落地的重要“场地”。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芯片、算力关键环节

    “性能强劲的AI芯片和算力平台落地应用,将推进芯片制造、服务器生产、数据中心建设等关键环节发展,并为国内相关创新企业带来机遇。目前,国产大模型‘百舸争流’,‘AI+’加速落地千行百业,国内的数据中心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核心企业在AI关键环节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盛乐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企业只有掌握自主可控的技术和软件生态,才能在未来的AI竞争中“有底气”。基于国内成熟的互联网基础和不断成长的数字化基因,在AIGC的应用落地方面,国内企业大有可为。

    AI新技术进一步催化芯片、算力、人形机器人相关板块热度,打开卫星互联网、工业机械手、智算中心等产业的更多市场空间。国内上市公司也在相关产业链积极布局,并有望受益于产业应用节奏的不断推进。

    在投资者回复平台上,多家涉及AI芯片、算力等业务的上市公司也受到关注。赛微电子近日回复投资者关于“是否与英伟达在算力芯片上合作”的问题时表示,公司是人工智能、通讯厂商硅光器件的核心供应商,既有应用于光通信互联,亦有应用于超算中心的光链路交换,已在业界最先进的AI大模型系统中得到应用。

    洲明科技称,公司作为显示软件开发商,与算力厂商英伟达、硬件厂商戴尔三方合作,完成了统一性产品测试。润建股份则表示,公司以“算力、平台(算法)、数据”为核心服务能力,推动行业模型落地。AI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公司通信、新能源等各个业务板块。

    袁帅认为,国内企业需要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算法优化等领域加大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并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建立产业联盟、推动标准化建设等方式构建AI生态。这样,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