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市场研究 > 正文

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下的A股市场:有多少优质赛道值得期待

2021-01-30 01:02  来源:证券日报 陈炜赵子强 张颖 吴珊 任世碧 楚丽君

    50家风能公司发布年报预告逾八成预喜

    8只绩优股获北上资金抢筹

    “以能源安全为战略核心,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革命,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下必然的要求。‘碳中和’目标政策推动能源革命,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呈爆发式增长。”分析人士认为。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87GW,其中,风电新增装机规模达71.67GW,同比增长178.4%,创历史新高。

    对此,龙赢富泽资产总经理童第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风能行业在今年迎来了行业的反转点,多年以来不断围绕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进行多维度技术创新,使成本端快速降低,风电的平价时代即将到来。同时,根据‘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20%的规划预期,以及2030年之前碳达峰的刚性约束,中国风能协会预期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在‘十四五’期间需要不低于50GW,这大幅提升了需求端。在这种预期下,行业属性将从周期转向成长。同时,风电行业属于我国的出口优势行业,尤其是海上风电已成为全世界的绝对龙头,行业景气度极高。”

    可以看到,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作为新能源类品种的风能概念股备受市场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1月份以来,风能板块表现活跃,其累计涨幅达4.11%,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累计涨幅0.29%)。

    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有13只个股月内累计涨幅超过10%,川能动力期间累计涨幅居首,达到88.31%,*ST江特紧随其后,期间累计涨幅也达78.02%,阳光电源、宁波东力、日月股份、特变电工、东方电气、金雷股份和特锐德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在20%以上,表现强势。

    政策利好风电行业发展,近期国内首个海上风电省补出台。近日,广东省发布《关于促进我省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对于2022年、2023年全容量并网的项目给予地方补贴,同时建设平价上网示范项目。根据本次征求意见稿,2021年全年广东省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2022年-2025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275万千瓦。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风电行业在未来5年到10年内,都将是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除了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开发也开始加速。从全球来看,欧洲已经把海上风电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我国东部沿海的未来发展路径也会一样。现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都在搞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园,产业的聚集带来整体成本的降低。地方政策不光是财政补贴,还可以通过贷款政策,降低利率,延长贷款期限,降低税收等方式来支持。再加上风机大型化会降低平均成本。海上风机从主流3MW、6MW到现在的10MW、12MW,基本3年能够翻一倍。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对于风电行业龙头来说,很有可能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提升。”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罗昳徯也持有类似的看法。罗昳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看好接下来风电行业的市场表现,国内风电已经进入到后补贴时代,技术降本会成为行业的发展核心,在技术进步迭代的推动下,风电行业有望保持持续景气。另外,根据‘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20%的规划预期,以及2030年之前碳达峰的刚性约束,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风电市场需求整体处于上升通道,并且风电装机量有望超出预期,带动风电行业业绩触底反弹。”

    在此推动下,风能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面盈利进一步释放,而良好的年报业绩预期或许是其被北上资金抢筹的原因。截至1月29日,已有50家风能板块上市公司率先披露了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共有43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86%。其中,有22家公司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超100%,宁波东力、杭齿前进、新强联、禾望电气、吉鑫科技、时代新材、晋控电力、大金重工等8家公司均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倍以上,彰显出企业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北上资金持续涌入相关品种布局。据统计,上述43只年报预喜的风能概念股中,1月份以来共有8只年报预喜股受到北上资金的青睐,阳光电源、明阳智能、日月股份最受追捧,期间累计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均超过1亿元,沃尔核材、梦网科技、通裕重工、天顺风能、大连重工等5只年报预喜股期间也获得北上资金的抢筹,后市表现值得投资者关注。

    最严“限塑令”带来超200亿美元需求

    社保基金已布局6只可降解塑料概念股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长期目标背景下,可降解塑料成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热门赛道。

    2020年12月份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2021年要抓好的8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号称我国史上最严“限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在全国生效。

    普通塑料与碳排放的确联系密切。据了解,塑料的生产和焚化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据专家测算,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全球塑料生产和焚化将累计排放5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本世纪末,与塑料有关的排放量可能占碳总预算的一半。

    尽管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可我们却无法脱离对塑料的使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能深切感受到塑料制品的广泛用途。近年来,随着快递和外卖等互联网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快递包装、外卖盒、饮料瓶、超市购物袋等无处不见塑料的身影。

    而随着全国重点城市限塑令开始全面落地,要求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场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限塑政策进入执行落实阶段。可降解塑料是替代现有塑料的关键材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理想替代品。

    申万宏源表示,PBAT、PLA性价比较高,有望率先受益需求扩张。在8大生物可降解塑料领域,PBAT、PLA性能上最为接近传统塑料,可以混用进一步提升性能,同时价格上较为亲民,且两大产品技术较为成熟,是未来国内产能投放的主力产品,PBAT、PLA投产产能皆为百万吨级别,规模化生产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利好产品推广,有望率先受益需求扩张。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孙恩祥表示,随着“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落地,意味着可降解塑料需求量以后还会大幅增加,是一个值得长期布局的优质赛道。

    巨泽投资总经理马澄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是全球塑料消费大国,塑料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达15%。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54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698亿美元,按照可降解塑料替换率为30%计算,预计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约为209亿美元。总体看来,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发展可期,相关可降解塑料企业业绩必将得到较大释放。

    天风证券表示,政策对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利好将正式落地,进入业绩兑现阶段。中短期看政策推动市场发展,对应降解塑料需求近200万吨,增长空间达45倍。测算快递、外卖、农用地膜和包装塑料袋领域可降解塑料空间分别可达到92万吨、22万吨、40万吨和44万吨,合计198万吨,对应市场价值超300亿元。

    进入2021年以来,可降解塑料板块指数并未出现强势上涨,截至1月29日,可降解塑料指数报1318.06点,年内涨幅达2.74%,跑赢上证指数2.45个百分点,月成交额达2753亿元,较去年12月份增长51.18%。

    个股方面,今年以来,板块50只交易中的个股有22只实现上涨,占比44%,其中,联泓新科(80.10%)、金发科技(63.65%)、华峰化学(46.28%)、恒力石化(38.01%)、中粮科技(29.33%)、丹化科技(26.70%)、*ST兆新(23.42%)等个股期间涨幅均超20%。

    中长线的政策利好激活了市场资金对板块部分个股的布局,《证券日报》记者通过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月29日收盘,可降解塑料板块中有13只个股实现DDE大单净买入9.82亿元,其中,联泓新科(41746.87万元)、聚石化学(22409.63万元)、扬农化工(9908.47万元)等11只个股大单净买入额均超1000万元,合计净买入9.79亿元。

    从以上市场数据可以发现,可降解塑料板块并没有出现全面暴发的态势,而是悄悄的出现成交额放大和部分个股的资金买入。不过,这并未影响分析人士看好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具体来看,券商机构近30日内给予增持以上评级的公司达13家,其中,推荐次数最多的华峰化学被推荐12次,联泓新科、格林美和彤程新材等也均被推荐3次以上。

    华泰证券表示,全球可降解塑料行业总体处于产业化初期,目前产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主要企业包括NatureWorks、TotalCorbion、巴斯夫等。伴随着法规逐步明朗,政策推动行业需求有望迎来快速成长。目前国内PLA领域企业包括浙江海正科技等,PBAT主要为金发科技、蓝山屯河、恒力石化等。而万华化学、华峰新材、彤程新材、金丹科技、瑞丰高材、长鸿高科等上市企业亦在此领域有产能新建计划。考虑到未来国内企业快速扩产,规模化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劣势有望逐步减弱。

    申万宏源最新研报维持行业“看好”评级。认为PBAT及PLA等产品暂时性供不应求导致产品溢价能力较强,盈利能力可观,短期看PBAT产能建设进度以及PLA技术突破后的技术消化进度,将成为各公司能够享受产品溢价窗口期的关键,中长期关注政策的持续性以及各公司降成本的能力。相关标的建议关注金发科技、长鸿高科、金丹科技、瑞丰高材、彤程新材、万华化学,非上市公司建议关注丰原集团。

    此外,从社保基金的持仓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可降解塑料股得到了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的关注。

    统计显示,板块中有6只个股去年三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社保基金身影,分别是恒力石化、扬农化工、海南橡胶、亿帆医药、三联虹普、国恩股份,其中,扬农化工同时被社保基金与QFII持仓。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