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行业研究 > 正文

预制菜三问:炒作还是新消费 重资产模式如何持续?

2022-01-18 21:07  来源:证券日报网 贾丽

    本报记者 贾丽

    春节临近,预制菜现象火爆,引上市公司纷纷布局,A股预制菜概念股也频频掀起上涨潮。

    不过,1月18日预制菜板块出现回落,40家概念股中33家出现下跌。

    资本热之下产业链现状如何,预制菜是短期热还是长期现象?如何真正激发这一经济现象的长期促消费功能?

    预制菜是炒作还是新消费?

    “预制菜”是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可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在消费升级、宅经济、疫情等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需求正逐步被挖掘。

    随着双节临近,预制菜更是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平台订单量普遍涨幅超80%。有机构预测,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未来6年-7年或超万亿元规模。

    广阔的市场前景引发众多上市公司布局,相关概念股在二级市场表现活跃。其中,仅国联水产,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最高涨幅达110%。不过,近日预制菜板块表现有所回落。同花顺数据显示,1月18日该板块下跌4.31%,资金净流出14.52亿元,其中板块概念股33家下跌,盖世食品下跌20.95%,大湖股份、春雪食品跌停,仅有7家处于上涨状态。

    据了解,目前进入预制菜产业的公司虽然较多,但大部分业务仍处于市场培育初期,甚至在总业务占比非常小,相关布局还不完善。同时,产业链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环节不透明、管理混乱、标准不统一等多个问题。

    国联水产方面称,公司预制菜营收占比仍较小,公司未来将加大产品研发和投放。金陵饭店也公告称,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总收入不足5%,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另外在同庆楼、全聚德等多家企业的表述中,预制菜相关业务占比尚不足1%。

    东亚前海证券分析认为,目前各个预制菜企业基本均选择大单品来卡位预制菜市场,不过单一企业难以在各个领域均形成规模优势。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是消费升级及生活习惯方式转变下出现的一个新产业。目前众多上市公司均在布局,但产业并非形成真正的风口,距离规模化尚远,应避免这一经济现象成为短期炒作的工具。”

    重资产模式能否持续?

    虽然产业处于初期,但国联水产、圣农发展、步步高等众多公司都将预制菜作为未来重点发力的业务板块,并采用合纵连横方式,与盒马、叮咚买菜等电商捆绑参与竞争,还有更多企业在跨界进入。红杉资本、IDG资本、天图资本等一批投资机构也都在暗中布局。

    国美方面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正在食品等领域扩充的国美,也不排除进入预制菜市场。”

    “预制菜是近五年食品加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但目前行业刚起步,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同时预制菜的生产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需要持续资金注入,未来将有更多资本参与进来。随着产业链持续整合,行业有望出现规模化巨头。”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不过,预制菜重资产模式的天然壁垒高,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也面临风险。“预制菜的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在前期进行大规模投入,形成一定的品牌规模效应才可以打开市场,否则容易功亏一篑,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后还需逐渐寻求轻量化出口。另外,相关标准和规范也需尽快建立,这是产业和企业规模化的基础。”伍岱麒认为。

    如何建立长效促销费机制?

    近日,发展改革委1月16日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在政策层面,预制菜发展正在得到指导和规范。

    如何在预制菜产业资本热之下,形成真正地促进消费长效机制,也是产业链各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热是消费便利化潮流之下加上疫情造成的社交与消费形态变化所催生的,在社交恢复以后相关消费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会不改消费便利化趋势之下预制菜市场不断发展与扩大的基本面。因此,建立行业标准,提升食品安全以及完善与之配套的冷链、保温物流体系以提升预制菜的体验感和消费意愿,应该是形成长效促消费机制,真正促进消费升级的着力点和着眼点。”

    伍戴麟认为,预制菜要形成长效促消费机制,要保证食物的新鲜、口感、物流快捷、以及在菜品上更有特色,企业差异化竞争下的创新升级是促进消费的重点。

(编辑 白宝玉)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