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艺融
10月2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合作部总监陈峰在2025香港交易所中国机遇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近年来,凭借大湾区经济、政策、区位等系列优势,深港两所合作成果丰硕,促进实现资金融通、信息互通、技术联通,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其一,持续深化两地互联互通。据陈峰介绍,2016年,“深港通”一“桥”通南北。深港通自开通以来运行平稳有序,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桥梁纽带。
截至9月底,深港通累计成交金额125万亿元。其中,深股通累计交易金额98万亿元,开通以来日均交易金额477亿元,成为外资配置A股的“主渠道”;港股通累计交易金额27万亿元,开通以来日均交易金额133亿元,为香港市场流动性注入了更多“活力源泉”。深港通运行取得的显著成果,与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密不可分。
九年来,在两地证监会指导下,深港通先后从提高每日额度、扩大标的范围、优化交易日历等方面推出10余项机制优化举措,不断提升跨境交易便利度。截至9月底,深股通、港股通股票标的数量分别从开通时的557只和302只增至1529只和554只;2022年7月份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目前深股通、港股通ETF标的已达102只和17只。
其二,促进深港债券市场合作。陈峰表示,2022年,深交所设立大湾区债券平台,以深交所现有运行完善的债券市场为依托,采取试点方式,先行推出跨境债券信息披露展示功能,有效提高跨境投融资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跨境债券境内外影响力、丰富投资者跨境债券信息获取渠道,是加强深港债券交易合作的新尝试,是深化大湾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新探索,是充分运用“双区”政策进行“先行先试”的有效实践。
平台设立以来,产品类型持续丰富、信息披露功能不断强化。2025年,平台实现首单企业类跨境债券挂牌,新增发行信息披露功能展示。截至9月底,平台累计展示产品46只,包括35只离岸地方政府债券,10只政策性金融机构跨境债券,1只企业类跨境债券,并实现离岸地方政府债券挂牌展示全覆盖。
其三,加强两地金融基础设施共建。“近年来,深港交易所紧密协作,推动两地金融基础设施合作再结硕果。2023年,两所启动深港行情合作项目,为市场提供更加稳定、丰富、低时延的港股行情服务,2024年已上线运行港股行情通信转发系统,客户接入后即可使用。”陈峰介绍。
2024年,深港两所合作建设香港综合基金平台,为在港金融机构提供合规高效、安全可靠、标准统一的基金市场基础设施服务。该平台已于今年7月份推出基金认购和赎回等订单传递功能,正式面向市场提供核心服务,这将更有效连接基金分销生态圈的主要参与者,帮助提升香港基金市场效率,增强香港作为财富及资产管理中心的领先地位。目前,共有42家基金分销商、托管银行及基金公司加入这一平台,深交所也正在配合港交所开展香港综合基金平台市场推广,进一步扩大平台生态圈。
陈峰提到,未来,深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充分发挥政策区位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服务,增强市场吸引力、包容性。期待与港交所、上交所精诚合作,共同推进跨境金融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编辑 李家琪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