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从披露到实践 ESG为A股上市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10-19 20:2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毛艺融

    从智能制造到可持续消费,从算法治理到人才培养,上市公司正以系统化、生态化的方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坚实的“中国动能”。在这一进程中,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已从边缘走向核心,成为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份,2024年度A股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46.83%,较上年增加4.96%。近年来,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屡创新高,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71%,近三年披露率平均增速约5个百分点。

    行业领军企业领衔

    10月16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MSCI(明晟)ESG评级由A调升至AAA。截至2024年年底,沪深两市有三分之一的公司MSCI ESG评级有所提升,其中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由五年前的0提升至7.2%。

    大中市值公司ESG相关报告披露趋近全覆盖。沪深300和中证800成分公司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率分别为97%和90%,较上一年度分别增加1%和2%,显示大中市值公司披露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行业领军企业一方面,持续发挥集聚效应和外溢效应,协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通过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提升ESG评级水平和投资机构认可度,响应资本市场对可持续投资的需求,形成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和市值管理的正反馈。

    这一系统性变革的背后,是制度体系的强力支撑。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于2024年4月份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指引》基础上,沪深北交易所自2024年11月起陆续发布多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形成“指引定框架、指南强落地”的配套制度体系,共同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2024年度作为交易所《指引》发布后的首个年度,兼具“试点探索”与“衔接准备”的承前启后作用。为响应《指引》号召,首批强制披露范围公司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暨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已达95%,较上一年度增加2%,在过渡期内主动披露ESG相关报告,提升ESG治理水平,成为ESG理念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认为,从全球角度看,中国企业的ESG水平并不低。随着今年多项标准出台和政策引领,中国企业的ESG管理水平正在稳步提高。中国企业未来可以成为ES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和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导者。

    ESG实践落地显效

    上市公司ESG实践不仅关乎企业社会责任,更催生了新的经济价值。

    9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深圳能源与茵塞普科技公司合作的车间,一箱箱黑水虻幼虫正在处理厨余垃圾,工业机械臂将处理完的肥料进行转运。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一对黑水虻可产卵近千粒,1公斤虫卵孵化的幼虫10天可以消耗15吨厨余垃圾,产出2吨至3吨商品化鲜虫以及5吨有机肥料。同时,黑水虻的虫干是理想的虫体饲料原料,公司还会将黑水虻虫干出口到海外,供生禽饲养等使用。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建成投产固废处理厂42座,业务已拓展至环卫、餐厨、工业废水、污泥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回收等领域。2024年累计完成垃圾处理量1398.23万吨,同比增长7.79%。

    前述深圳能源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垃圾分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化利用。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我们将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将可回收物重新投入生产链条,实现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更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构建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双重驱动机制。”

    多家上市公司也在ESG报告中展示了绿色转型的系统化路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介绍,2024年全年,公司实施了51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年节能量12.3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32万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特变电工制定了碳达峰路线图并建立了保障措施;构建了碳足迹管理体系,目前累计完成了超过80款产品的碳足迹认证。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谭本宏透露,长安汽车正全力冲刺2030年全球500万辆销量目标,其中新能源占比将超60%。其自研的“金钟罩”电池与全域5G AI工厂,成为智能低碳制造的标杆。

    企业的积极行动,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响应。截至2025年9月末,国内存续ESG概念相关主动型基金共794只,其中,环境主题基金占比最大,506只产品收益超过基准指数。

    此外,随着ESG理念的深入,投资机构正将其深度融入投资决策,推动上市公司在治理、气候、人才等关键议题上改进,共同创造长期价值。摩根资产管理(亚洲)尽责管理团队主管林学海表示,无论是常规投资产品还是ESG专项产品,投研团队均会对被投企业开展全面ESG重要性评估。定性研究聚焦能源使用、劳工时间、技能架构等维度,定量分析则关注公示碳排放、多元化指标等量化数据。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