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露
可转债市场规模扩张迅猛。
根据公开资料,2017年初,市场上仅有17只可转债,总市值不到400亿元;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市场上一共有487只可转债,总市值达到992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23年,可转债市场的发行速度明显加快。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A股共计有196家上市公司可转债处于预案阶段。
“此外,还有数百家企业正在排队获批发行可转债。”一位从事可转债投资的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可转债规模的壮大,吸引了一批机构投资者参与。“可转债发行成本较低,相比于IPO等融资形式而言,可转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几乎没有成本。其次,进入转股期后在到期前投资人都可以通过转股的形式完成退出,上市公司只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就可以,而且可转债进入转股之后又成为公司的股本,有利于上市公司降低资产负债率,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认购和交易可转债首先每年上市公司会支付利息,而如果上市公司资质好、付息能力强,那么可转债就越容易收到追捧。”2月24日,上海仟富来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可转债市场持续扩容
2023年伊始,可转债发行如火如荼。
2月23日晚间,严牌股份发布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6788.89万元,拟用于高性能过滤材料智能化产业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2月22日晚间,伟明环保发布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第二次修订稿)称,公司本次拟募资总额不超过23.5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有196家上市公司可转债处于预案阶段。其中,已获证监会核准的有34家,通过股东大会的有134家,此外,还有9家获发审委通过,19家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
近两年来,可转债市场开始迅速扩容。从规模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转债市场存续债券共361只,可转债存量余额达到6432.36亿元。而到了2022年12月31日,可转债总存量为8311.99亿元,存量可转债数量为467只,转债市场快速大幅扩容。
“我们推测2023年新上市可转债规模有望达到2574.44亿元,届时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规模。”东吴证券分析师李勇在研报中称。
从新增发行来看,2022年全年新增转债预案共计188只,总金额约2991.01亿元,转债发行数量合计143只,发行规模达到2094.61亿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转债市场日均成交额最大值为2080.96亿元,最小值为359.01亿元,年内转债市场日均成交额为876.42亿元。年内流动性变化幅度较大。
“不同于债券市场的崩盘违约,可转债市场相反,发行量不降反增,缓解了中小型上市公司融资难等问题。在市场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大背景下,转债市场逆势增长,供销两旺,万亿元规模指日可待。”上海仟富来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许佳莹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量化基金、QFII、家办等机构争相布局
可转债市场成为公募、量化私募、海外家办等机构配置不可或缺的部分。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2年以来,中国内地公募基金的持仓转债市值规模总体上在5000亿元水平线以上站稳,处于历史高位。2022年年内,仅一季度公募持仓转债市值规模低于5000亿元,其余披露时点公募基金持仓转债市值规模均高于5000亿元水平。截至2022年4季度,公募基金持仓转债市值高达5804.06亿元。
事实上,尽管可转债并未受到太多个人投资者的关注,但是在机构眼中,自2019年国内可转债市场迅速扩容后,私募机构就率先“打头”入场,随后公募、券商也纷纷加入。
“年后我们接待了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自营、保险资管机构,希望能借助我们的量化交易优势,投一些金额。目前我们今年首只私募产品已经顺利募集完毕,即将向监管部门备案,投资方向是可转债市场。”2月18日,上海仟富来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许佳莹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许佳莹透露,可转债高频量化策略,是通过算法模型,提前一天计算出各个可转债对应正股品种每个涨跌点位所对应的可转债合理价格,再针对市场价格与合理价格之间的价差进行套利,获取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
一位负责QFII业务的券商人士透露,由于QFII额度相当宽裕,目前借道QFII参与境内可转债私募基金的海外家族办公室日益增多。
“目前海外家族办公室通过QFII渠道投资境内可转债私募基金的最大风险来自汇率波动,但考虑到去年可转债私募基金年化回报率普遍高于10%,其实际综合回报率仍相当可观。”他指出。
记者获悉,目前海外家族办公室向境内可转债私募基金的投资额度普遍在1000-3000万元人民币,且以定制化产品为主。
(编辑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