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大势研判 > 正文
文章正文

“地量”频现 长线布局时机渐近

2018-08-31 05: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8月14日至今的13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单日合计成交额仅在8月27日超过3000亿元;8月22日,沪市甚至创了一个纪录,成交额低得只有984.64亿元。同时,今年以来,超200只个股跌幅超过50%,超2200只个股跌幅超过20%。

    分析人士指出,股指经过持续调整,权重股的估值优势凸显,且从历史数据看,当前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也已处于低位,这对长线资金而言具有一定吸引力。

    量能萎缩

    自今年1月底上证指数持续调整以来,A股市场参与情绪也开始逐渐降低,沪深两市的成交额同样是大幅下挫。数据显示,8月14日至今的13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单日合计成交额仅在8月27日当天超过3000亿元。2015年以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在3000亿元以下的交易日有24个,其中有16个出现在2018年。

    而在8月22日沪市也创了一个纪录,成交额只有984.64亿元。沪市成交额不足千亿,上一次还是在2016年1月7日,受熔断影响,A股当天的交易时间不足20分钟……因此,不少人士都认为A股正在进入“地量”时代。

    “这么低的成交额,我们的参与情绪也很低落,基本保持在一个非常低的仓位上。”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市场要重新聚集人气,只能等待更明确的反转信号,否则他们还将继续观察下去。

    对此,安信证券分析师陈果指出,目前量能已经萎缩至历史底部。“根据对历次A股成交低点的回顾,我们发现,当前换手率已经位于1%附近,较上轮牛市高点的比值在10%附近,修正成交额较上轮牛市高点的比值也在7%附近。量能的情景已与之前三次市场阶段大底(即2008年9月9日、2012年11月26日和2014年5月19日)非常类似。”

    “此次‘地量’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大盘处于持续下跌的过程,价跌量缩趋势明显,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买卖意愿不强,造成盘量压力较大。但‘地量’并不预示着绝对‘地价’来临。”成恩资本总裁王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市场底部区域已逐步形成,反转信号还需时间确认,因此后市震荡反复可能性会加大。

    万和证券也表示,量能的极度萎靡说明投资者悲观情绪较重,资金参与热情较低。虽然较低的交易情绪往往是市场底部的特征之一,但是通过观察历史上几次底部空间区域发现,两市成交额的低点与指数低点往往有一定的时滞,比如2005年的交易额低点与“998”大底相隔103个交易日,2012年的两市最低成交额低点与“1849.65”的指数低点之间相隔136个交易日。因此从量能这一技术指标而言,并不能证明指数底的到来,更难言翻转。建议适时谨慎布局低估值高盈利的防御性板块,等待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长线资金迎机遇

    地量成交额显示市场低迷到阶段性极致,在此背景下,政策底、资金底、情绪底、市场底均隐约出现,形成有效构筑阶段底的要素,A股呈现较强的低位支撑。从目前的多个市场指标来看,底部特征非常明显。对于保险、外资等长线资金而言,一个历史机遇或正在到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从4月份至今,北上资金正在大幅流入A股,净流入额度超过1700亿元。

    在陈果看来,目前从估值、投资者情绪、市场特征等多个维度看,A股市场基本具备了底部区域的特征。通过对三轮市场底部区域的复盘,当前市场与2012年有诸多相似之处。市场经过长期调整,前期利空逐步得到消化,整体估值与盈利已经趋于匹配,但风险偏好仍然处于低位。虽然指数仍在不断夯实底部,但是部分景气向上、确定性较强的行业逐步呈现向上趋势,伴随风险偏好的逐步修复,部分低估值行业也有望走出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指出,在政策底已有迹象、估值偏低时,对于保险、外资等长线资金是有吸引力的,加上他们资金规模较大,需要逐步、分批布局有估值优势的板块或低估的成长型价值个股。

    “首先,当前国内经济政策形势逐步由‘紧’转‘稳’,货币政策紧缩周期逐渐进入尾声,为A股中长期价值提供一定政策支撑;其次,A股纳入MSCI、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QFII汇出限制等一系列开放性经济策略实施,将进一步缓解市场资金供求矛盾;最后,当前大盘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底部区域特征明显,A股中期下行风险大幅降低,已具备明显中长期投资价值。”王璇也表示,在当前历史底部区域中,中长线市场布局和长线资金入场时机已经逐步显现。

    私募出招破局

    “政策底稍显迹象,市场长线资金已开始逐步布局,指数未来下降空间可能有限。”新富资本研究中心方面表示,量能的萎缩,还是由于上涨压力以及场内的弱势情绪所致,显示出风险偏好资金持续谨慎观望的态度。

    因此,目前不少投资人士均表示,还要再观望一下市场。王璇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的下行阶段,再加上市场破净数不断创新高、宏观经济数据不乐观、市场资金信心低迷以及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虽然市场历史底部区域空间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底部震荡筑底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种观望情绪依旧浓厚的背景下,私募的应对策略大有不同。一家百亿级的大型私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们目前基本是满仓运作。他们认为,在目前阶段,A股经济、政策、估值三重筑底的情况下,要珍惜低价买入的机会。“市场不应该沉浸在极度悲观的情绪中,应该珍惜市场底部区域‘捡便宜’的大好机会。”

    对于上述私募的满仓操作,一私募人士表示,对于大资金、不追求短期收益的机构而言,当下买入的确是一个布局的良机;但对于中小型私募,短期收益乃至短期内的回撤都更显重要,因此中小私募观望情绪浓厚。

    对此,王璇介绍,成恩资本目前公司仓位在3-4成左右,布局主要在消费升级、高端制造和工业信息化领域。“下半年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9-10月份,A股9、10月份或有一波阶段性反弹。此后,大盘将继续震荡筑底,不排除股指有击破2638点的可能。但A股整体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具有明显的中长期投资价值。这期间将会伴随结构性的交易机会,部分板块和个股将会提前于大盘见底并走出趋势性行情。”

    新富资本研究中心也表示,他们的仓位较轻,布局主要在大金融及成长个股。“未来准备按照定投的总体思路在底部布局。下半年首先要恢复市场人气,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增强市场的活跃性;其次,也希望投资者能理性投资、价值选股,市场才能发展得更好。”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