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食品频道 > 食品行业 > 正文

规范行业“乱”象 《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发布

2021-11-26 20:47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君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消费者对免疫营养品的认知和重视进一步强化,其中益生菌产品因具有改善肠道健康、免疫健康等功效迅速成为人们维持健康的“新宠”,益生菌行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从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全球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为512亿美元,2020年预计是552亿美元,从2020年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市场预计将以6.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将超过770亿美元。据估计,2020年国内益生菌产品规模将得到850亿人民币,到2022年将接近千亿元,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益生菌消费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

    然而,在益生菌淘金热的背景下,也掺杂了诸多不和谐的“乱”象。在益生菌筛选及评价、产品研究与推广、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教育各个方面都亟待规范。

    11月25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标”)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该团标的核心工作将围绕产品定义、法规依据、菌种菌株范围归属等展开,目前已经通过专家组审查,并于11月8日正式在协会官方网站及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等发布及实施。

    据了解,该团标是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工作委员会提出,包括科拓生物、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蒙牛乳业、江中药业、光明如若有、伊利集团等30家单位共同起草。团标准规定了益生菌食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标签与命名、储存及运输。

    其中,对于益生菌菌种的使用应满足4个条件,一是需明确菌株号和分离来源;二是需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保藏和安全性评价;三是需经过全基因组测序且有相关科学文献支持;四是需有进行人体或临床试验研究的科学文献支持其正面评价。

    对于团标的发布,业内人士称,该标准对益生菌行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表示,当前,我国益生菌食品市场发展迅猛,但很多产品存在夸大和盲目宣传功效现象,质量良莠不齐、标签标识含混不清。2021年初,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协会提出制定标准的立项申请。经过专家组对相关专业情况和行业应用现状的考察,协会认为其确有必要性、可行性及先进性,并正式立项。团标的核心工作将围绕产品定义、法规依据、菌种菌株范围归属等展开。

    科拓生物运营总监马杰指出,在预研、立项、起草、建议征集及审查等制定工作步骤中,起草组重点收集整理了众多益生菌生产研究机构反馈的建议,并逐一分析处理,以增加标准的广普性及适用性,为团标迈向行标、国标打好基础。

    蒙牛乳业益生菌研究总监陈建国表示,依据团标,只要含益生菌并达到一定质量要求的食品,就可以称为益生菌食品。蒙牛将持续加大自主益生菌相关临床研究和科学循证,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国人群的益生菌配方和产品,使消费者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益生菌带来的健康功效,增强消费黏性。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质量部主任陈禹表示,下一步,协会将申请认证商标,制定行业规范守则,加强企业产品的自律性管理,科学合理规范生产经营与市场行为。

    在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蓝灿辉看来,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其可通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等方式发挥有益作用。微生态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下消化道,人体的泌尿和生殖道、心血管、皮肤、神经、内分泌、免疫、呼吸,甚至骨骼、肌肉等都与微生态息息相关。微生态研究者非常关心消化代谢,比如人吃进去的东西,在身体里会转化成什么,而它们又会如何调控免疫或者神经系统的功能。国外有学者提出,可以“以微生态为中心,去突破肿瘤免疫”,这受到不少人的认可,其实不管是母婴健康、临床营养还是更多疾病,或许都可以围绕着微生态去寻找突破的方向,这也正是益生菌行业的发展机遇。

    此次团标对行业企业的影响,蓝灿辉表示,团标对于大品牌企业没有影响,但是对于小品牌来说影响较大。“满足标准使用益生菌菌株的(5.1.1)标准中,前三个条件容易满足,但是第四个条件时间周期长,很多企业无法满足”。

(编辑 李波)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