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商业评论 > 正文

丁道师:苏宁收购万达百货 我对5个焦点问题的看法

2019-02-13 09:10  来源:和讯名家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和企业研究。

    传统百货的落寞,何尝不是时代的进步。

    春节开工,连续两天,两大电商巨头京东、苏宁分别因为一起收购案引发关注。

    京东27亿收购翠宫饭店,主要买的是这幢黄金地段的大楼,用来对内办公,这个很好理解。

    苏宁不足80亿(资金为业界预估,未经苏宁证实)收购万达百货全部37个门店,是用来对外经营,可以解读的方向有很多。

    下载APP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我在朋友圈写了这样的评论:京东和苏宁这两收购案同时放出来,当然是巧合,但从大趋势来看,是一种必然。新旧模式有时候不在一个维度,都不用交锋,时代就会淘汰一方,同时必然有另一方崛起。茫茫大雪中,何止一个翠宫,又何止一个万达。而BAT京东苏宁滴滴美团头条携程们就真的只有几个了。互联网必然还会继续大发展,但互联网格局大发展的可能不大了。

    和过往一样,还是有不少媒体、业界朋友和我探讨苏宁收购万达百货一事,我总结了大家最为关注的6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您如何看待万达的目的?

    首先明确一点,苏宁易购收购的是万达百货,不是万达广场,更不是某些自媒体标题党中的“苏宁买下万达”。

    对于万达来说,万达百货是一块走下坡路的业务,从曾经的100多个门店下滑到如今37个门店,可见其表现糟糕之程度。这两年王健林的对外发言中,很少涉及万达百货,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万达百货的表现。其实在新零售时代,以万达百货为代表的传统百货业态,早已经不再适应消费市场的发展,要么转型发展,要么尽快出手,要么倒闭关门。

    对于万达来说,百货转型的难度很大,所以出售这块表现不佳且暂时回天无力的资产,一方面可以减轻包袱把精力放在焦点业务上来,一方面又可以回笼资金降低负债率。

    2、2018年,万达卖掉马德里竞技俱乐部17%的股份,卖掉澳洲黄金海岸项目及悉尼项目,将万达文化管理100%股权出售给融创。撤资流浪地球,放弃金融板块,如今又卖了百货业务,万达到底在做什么?万达“瘦身”动作背后的玄机?

    纵观这几年“卖卖卖”的万达,正在加速朝着轻资产的方向转移。透过万达2018年的相关数据来看,文化板块营收已经超过商业地产等曾经的主要板块,成为了万达新的增长核心。未来不难预计,万达将会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和经营结构,哪怕牺牲利润也要实现跨越转型。

    当然透过各方数据来看,万达“瘦身”的这几年成绩并不太理想,在中国民营企业排行榜上,排名不断下滑,2018年跌至第17名。从股市来看,万达旗下各上市企业表现也泛善可陈,甚至已经位居万达营收第一的文化板块,旗下的万达影视市值距离高峰期也蒸发了70%以上。

    3、对于苏宁来说,有什么考量?为什要买万达表现不好的资产?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这个比喻虽然不太好听,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同样一块资产,对于A来说是鸡肋,但交给B就可以变成宝贝。日薄西山的沃尔沃汽车,售给吉利公司运营后,触底反弹再攀高峰;资源丰厚但管理混乱的盛大文学,卖给腾讯升级为阅文集团后,一举登陆港交所,市值超过600亿。这样的案例,在中国企业界还有很多。

    万达百货在卖“百货”,而苏宁易购也在卖“百货”,只不过一个上下坡路,一个走上坡路。苏宁收购万达百货,很显然想通过苏宁的方法论来改造升级这家传统百货巨头。

    智慧零售是苏宁的核心战略,通过牵手万达等企业,能够将苏宁的零售理念加速落地。万达百货虽然业务上走下坡路,但其所处的位置均为城市核心地段,这对于拥有智慧零售管理运营能力的苏宁来说,有望能把其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4、“爱面子”的万达,还会继续要求苏宁保持百货品牌独立吗?

    万达“卖卖卖”了很多资产,虽然业界广泛关注,但我们的消费者大多时候是没有感知的,因为招牌还是万达的招牌。比如2017年,万达将旗下的13个文旅项目和76个酒店转让给融创,涉及资金632亿元,公告特别提到:双方同意交割后文旅项目维持品牌不变,项目持有物业仍使用“万达文化旅游城”品牌。

    那这次万达百货卖给苏宁后,会保持万达百货的招牌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看来,万达百货完成交割后,品牌将很快升级成苏宁系的品牌,具体是苏宁易购的旗舰店还是红孩子母婴店还是其他形式的店面,这个都由苏宁说了算,将按照苏宁的节奏来升级。这次交易,万达百货拿钱走人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笔收购对于苏宁来说,也只是其战略布局中的一环,收购本身还算不上战略级。

    5、互联网冲击下,百货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传统百货时代一去不复返毋庸置疑,但百货的消亡不是来自于互联网的冲击,而是自身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这几年阿里京东苏宁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零售在发展,像大悦城、凯德、银泰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也在发展,并没有此消彼长,而是同步发展。这说明互联网和实体经济不但可以共存,而且可以共赢,相辅相成。

    对于来势汹汹的互联网代表,我们的传统百货也好、商超也好不要抱着狼来了避而不战的心态,也不要抱着拼死一搏的心态,而是全力的开放心态,拥抱共赢,哪怕丧失业务主动权。当然实在没有信心,就学学大润发、万达百货,尽快卖身回笼资金,转型再去做投资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留言探讨,微信:dingdaoshi

    丁道师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体人”概念,随后简称为自媒体,影响至今。

    2014年丁道师作为自媒体代表,牵头起草《中国自媒体的自律规范》,引发广泛关注。

    现在是钛媒体、一点资讯、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艾瑞专栏、人民网(603000)专栏等主流科技媒体和新闻客户端的专栏作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丁道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