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琛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一般而言,“投资于物”是对物质资源的投入,这些投资能够直接提升生产的物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投资于人”是把更多的资金、资源放到人的身上,服务于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增值的“人力资本”。笔者认为,深入推动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使“物”的服务效能提升与“人”的发展需求深度契合,推动“投资于人”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支撑,能释放巨大经济潜力,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重塑增长逻辑,把人力资本开发和福祉提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能。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以资源投入和要素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需要补齐人力资源投资的短板,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打通“人才—产业—就业”全链条,使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就是要超越短期的、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模式,通过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另一方面,立足多维度需求,破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扩大内需既有空间,又有潜力。但也面临一个问题:消费者的钱来自哪里?因此,只有让更多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收入的增长,让老百姓“有钱花”“愿花钱”,才能真正实现内需的拉动。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投资于物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投资于人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两者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同时,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也将推动相关主体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的物质资本投资,以此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这有助于扩大有效劳动数量,释放更多潜力,形成新的人口红利。
总之,推动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是要让“物”和“人”同向发力、双向奔赴,最终实现以“物的投入”服务于“人的发展”,让“人的进步”促进“物的升级”,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