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让“股份回购”回归本源

2023-09-27 01:12  来源:证券日报

    ■张进才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主体中最优质的力量之一,通过上市公司主体有效作为,提振市场参与者信心,是激活资本市场的内生源泉,也是治本之策。

    激活资本市场,其核心是上市公司具备持续发展动能,能够为股东创造收益。而创造收益反馈股东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回购已流通股份或进行现金分红。

    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正当其时。

    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广大投资者对这个市场做出了重大贡献,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多享受了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股东获得感不强,市场信心有待提高,通过回购股份来提振信心是治本之策。

    回购股份可以增强资本市场的造血功能。资本市场主要由筹资者和投资者构成。需求端趋旺,资本市场交易就会活跃,价格就会抬升,造血功能就会增强。

    回购股份可以促使所有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在上市公司中,股东利益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利益相冲突的一面。大股东在获得信息、控制权、企业治理和经营权上有天然优势,但在企业分红或回购上,各类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通过回购股份可以使所有股东对企业增强信心。

    回购股份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效益。企业质量高低,核心是看有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经营性现金流流入水平如何,持续竞争能力是否有提高。企业只有库存现金充裕,对未来发展有把握,才敢于回购股份。如果长期当“铁公鸡”,很难说企业实际经营是好的。

    回购股份可以提高企业所有者权益。通过回购股份可以提高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企业资产周转水平,减少现金库存过大局面。

    在国外市场,回购已是成熟的回馈股东的方式。巴菲特旗下哈撒韦公司以回购方式回馈股东,使企业股价持续上升。最近,英伟达公司在股价处于高位时,拿出250亿美元回购股份,体现了对股东利益的尊重。

    今年,我国已有1000家左右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已回购股份54亿股,为市场注入资金514亿元,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从现在看,实施更大力度回购也正当其时。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库存了大量现金,其中用于理财的资金就达万亿元;二是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偏低,很多已低于发行价或净资产,需要用回购这只手扭转股价不振的局面;三是回购可以培养大股东多种方式回馈股东的意识。

    二,提高上市公司回购意愿和质量迫在眉睫。

    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以回购方式回馈股东的条件非常好,一是政策支持,二是上市公司具备条件。但是,上市公司回购意愿总体不强,回购质量也不够高。

    有的上市公司发出回购公告,结果却开了空头支票。如东方集团曾公告拟以4亿元至6亿元回购,到期却仅仅拿出100万元应付,被上交所公开谴责。

    不少上市公司回购量过小且周期长。从已公告回购的上市公司看,在回购期内支出现金很少,且时间拉得很长。今年实施回购的公司虽然较多,总金额却只有500多亿元,且主要集中在几家传统绩优公司。部分企业只拿出区区几万元、几十万元做表面文章。

    同时,回购中还伴随套利行为。有的上市公司公告回购,但同时伴随募资及减持股份。如华兴源创实施回购支出3000万元,但股东减持却套现达6.7亿元。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要实现股东共赢,对回购股份实施股权注销是优选项。我们也看到许多央企及老牌绩优上市公司,为资本市场回购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如中国石化公告在3个月内拿出8亿元到15亿元实施回购并予以注销,做得干干净净,使所有投资人的预期非常明晰。

    三,鼓励上市公司以回购方式加大回报力度。

    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鼓励措施支持回购,企业也在响应,期待形成合力,唱好这场大戏。

    让回购回归本源。明确回购股份视同现金分红。把回购作为重要的考核企业运营质量的指标,让回购成为回馈股东的常态行为。

    增强大股东回购意愿。要把上市公司回购与减持、增发等行为挂钩,鼓励回购企业通过发债等方式增加回购资金来源,对持续回购企业的决策流程、监管程序、信披程序予以简化。

    树立回购股份的标杆企业。将回购期限短、回购持续、回购能力强的上市公司,树立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让回报股东成为上市公司愿意做的事情。近期尤其要鼓励一批大市值公司加大回购力度。

    明确企业强制性回购的规范。对于资金严重超募、股票价格大跌的公司,大量资金用于理财及非主业投资的公司,现金分红过低、盈利沉淀过多的公司,应要求企业实施股份回购。

    我们要切实提高股份回购对提振市场信心重要性的认识,把股权回购作为增强市场活力的内生动力。要形成监管合力,促进企业回购股权。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