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保荐“选材”注重可投性 方能夯实上市公司提质基础

2022-11-24 01:16  来源:证券日报 

    昌校宇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强调,“上市公司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发挥”。同时,证监会表示已制定了“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五种能力”持续提升。

    从上市公司提质路径来看,提高发行上市质量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这需要保荐机构在“选材”时注重提升“可投性”。

    不过,目前保荐机构的工作质量仍有完善空间。易会满表示,保荐机构还是过于关注“可批性”,对“可投性”重视不够,甚至还有的“带病闯关”。

    过去,保荐机构以“可批性”优先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一旦项目发行上市获同意,后续发行难度和压力较小;另一方面,市场给予“可投性”项目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保荐机构不愿在此环节投入过多成本。

    发掘“可投性”,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荐机构要扛起责任。从做精增量角度,保荐机构在项目开发、立项标准、尽职调查、项目执行等方面,均要从“可投性”出发,从而更好地成为资本市场“看门人”和优质资产“配置枢纽”(挖掘符合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能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上市资源,实现资产和资本的有效撮合);从做优存量角度,保荐机构在对所保荐的上市公司进行持续督导时,可帮助引导公司完成“可投性”的提升。

    提升“可投性”,投资者端也有参与途径。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可关注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给予“可投性”项目合理估值;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可通过直接交易,行使话语权。综上,各类投资者均能通过自身投资行为,向市场传递对“可投性”项目的支持,加强市场各方提升对“可投性”项目的重视,从而借力市场“调节棒”,引导具有“可投性”的优质项目登陆资本市场。

    保证“可投性”,政策面的充分引导也必不可少。监管部门不仅可通过直接发声释放信号,对保荐机构执业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还可优化相关业务指标及发挥“指挥棒”作用,在发行审核端增加对项目“可投性”的关注,督促保荐机构从“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以投资的眼光选项目。

    枢纽在方寸,运化斯为基。未来,保荐机构“选材”,只有注重“可投性”,才能找到真正优秀的公司,夯实上市公司提质的基础。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