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银行竞争真的完全“内卷”吗?

2020-10-24 06:4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对于银行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刻板的观点,即银行是老天赏饭吃,靠息差赚得盆满钵满,千余家机构同质化竞争严重,套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内卷”。不能否认,在当前阶段,净利息收入依然是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但如果仅凭此就判断银行还停留在简单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未免有一叶障目之嫌,而忽略了近年来各银行尤其是差异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的银行的潜在价值。

    首先,对于同质化的业务,银行之间存在不同的竞争能力,已出现明显分层。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对存款的竞争不断加剧,负债端成本必然面临上行压力。与此同时,资产端方面,自去年8月LPR改革以来,新增贷款和存量贷款利率渐次锚定LPR且跟随其步伐逐步走低,在“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新提法下,LPR很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因此,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面临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不少银行借助着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精细化定价,开辟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自耕田”,实现了弯道超车。半年报数据显示,常熟银行以3.16%的净息差位列上市银行之首。细究该行业务布局,超六成贷款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超七成投向涉农领域,深耕常熟本地市场;体现在贷款结构上,个人贷款占比超50%,小微零售业务差异化优势明显。而反观有些银行,由于传统的对公业务占比高、生息资产收益率低,净息差在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后。

    本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份修改建议稿中,修改了利率规定,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可以与客户自主协商确定存贷款利率。可以预期,在这样的政策趋势下,昔日资金“隐性”上下限将逐渐消失,关于价格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对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精细化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定价能力强的银行将恒者恒强。

    其次,因为战略布局和规划的差异,各家银行对于不同业务有所侧重,优质银行已构建起足够宽深的“护城河”,强化了自我核心竞争力。例如招商银行在16年前就提出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长时间的战略坚守、用户沉淀和不断创新已经使得该行成为当之无愧的“零售之王”。传统的国有大行近年来也出现打破固有枷锁,顺势而为,调整战略的趋势。例如工商银行去年提出了“第一个人金融银行”的战略,2019年该行个人客户净增4329万户,比北京市人口的两倍还多,当然新增的客户数量能否有效转化为零售MAU(月活跃用户人数)和AUM(客户总资产)尚待时间检验。

    从近年来的政策动态看,政策决策者们也希望引导不同的商业银行寻找不同的商业模式,进而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称,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银行类型、规模和业务实际,制定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可接受的存款类型和金额、客户群体的类别和规模等分别制定具体规定。

    此外,数字化为银行未来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提供了技术可能。银行作为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具有天然的数字基因,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仅仅是存款、贷款和债券,还有数据、平台和生态。数据作为重要的要素资产,正在驱动金融服务的再造和资产负债表的重构与升级。

    如大数据技术,可通过精准预测消费者行为及其演变,实现产品的定制化和差异定价,传统银行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性将得到改变;再如区块链技术,可通过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点对点传输,突破业务处理的中心化,银行产品供给体系将更加多样化。上述种种可能颠覆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重构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帮助银行削减成本、提高收益。

    埃森哲咨询公司去年曾经发布一项针对银行的调查研究,接受调查的银行涵盖21个国家,并且在2011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的净资产收益率大致相同,但到了2017年,聚焦数字化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上升了0.9个百分点,81家最不关注数字业务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埃森哲认为,到2021年这一差距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在国内,由于各家银行的认识不一、财力人力水平存在差距,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工商银行,2019年密集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研究院,形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布局,这种力度不是一般的中小银行能够实现的。但是,中小银行细耕某个领域的数字化,并“赋能”自己的特色业务,已经被宁波银行等证明是现实可行的。

    或另辟蹊径,或长期坚守,或迎难而上,或顺势而为,为一部分银行赢得了差异化发展的空间,跳出了“内卷”的怪圈。其实理性的资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股价往往代表市场对一家公司未来的预期,从市净率(PB)分化就能看出端倪。截至2020年10月12日,宁波银行以2.018倍的PB居首,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1.5828倍、1.3082倍,而PB排序最靠后的银行仅为0.4573倍,与第一名相比,存在超过4倍的差距。这绝非简单的资金逐利的结果,个中原因值得银行经营者们深思。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