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切实提高保障房的“体验感”

2023-08-29 00:19  来源:证券日报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房地产行业上下游产业平稳发展。

    ■王丽新

    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做好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推进建设,确保住房建设质量,同时注重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是我国住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来看,现在仍存在供给不足。此次国常会作出重要部署,标志着供给端改革将进一步发力,推动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变。

    当下,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告别“旧三高”(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开发经营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过渡的关键阶段。何为新发展模式?从满足居民普通住房需求出发,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就是新发展模式中的一种。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居住区域是否有公共配套服务?职住是否平衡?租金水平是高还是低?这些体验感是住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住房保障不再是仅仅满足简单的居住空间需求,而是要兼顾居住质量。而各方对保障房开发建设和运营的重视,将引导社会资本聚焦保障房供给,创新各类商业模式。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房地产行业上下游产业平稳发展。从当前住房保障体系来看,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是主体。目前,全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仍存在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需从土地、资金、建设主体、规划设计以及公建配套标准等具体措施方面入手,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端存在的问题。

    增加大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将是发力重点。保障性租赁住房采取市场化方式,由社会资本持有和运营。从供给层面而言,灵活且合理合规地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引导多主体社会资本参与和提供运营管理服务,既能有效盘活存量闲置资源,又能扩大钢材、水泥、家装等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有效投资。

    更重要的是,此前城中村改造相关部署也曾提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两者若能有机结合,将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实现职住平衡,乃至为房地产行业注入新活力,为向新发展模式过渡提供良机。

    事实上,不少优质房企已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上发力,承接安置房建设已是代建企业的主力业务线,部分央企国企不断在城中村改造赛道加码投资。

    金融服务也正在加紧跟上,有助于解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后顾之忧”。近日,河南省首单类REITs(不动产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项目成功发行,底层资产为公共租赁住房资产;建设银行住房租赁基金目前总规模已经接近300亿元,在多地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服务项目。

    相信在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下,保障房的建设质量、居住品质以及供应规模都有望改善,率先走入这一赛道的企业将扮演重要角色。有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前景可期。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