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国产AI大模型竞相绽放 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2023-04-12 01:17  来源:证券日报 

    许洁

    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热潮依然汹涌。从上周末开始,各大企业AI大模型落地的消息接踵而至。

    4月7日,阿里云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开始邀请用户测试。4月8日,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称将在今年发布新一代大模型“ChatJD”,同日,华为云介绍了“盘古”大模型的进展和应用。4月9日,基于360GPT大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360智脑”率先落地搜索场景。更多的AI大模型正在飞奔而来的路上。腾讯、字节跳动、同花顺等企业的AI大模型产品近日将会陆续亮相。

    还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大模型领域的最新进展。4月10日,昆仑万维、商汤科技均公布了自家的大模型产品。

    与OpenAI为ChatGPT引入插件,创造AI逻辑下的生态系统相似,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表示,阿里巴巴所有产品未来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并进行全面改造。张勇认为,面向AI时代,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升级。

    可以预计,在中国规模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的支撑下,国内企业在算法和算力上有望不断实现突破并取得领先。从算力到应用,已经按下了AI大模型发展的加速键。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企业在AI大模型这条“直道冲锋”的赛道上,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人才储备不足。AI大模型建设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方面的人才。有业内人士称,全国做大模型的人才规模仅100人左右,在市场上属于“一将难求”的状态。虽然中国企业正在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或自主培养等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次,算法和模型质量不高。在AI大模型领域,相关产品的算法、模型的质量和精度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比如,笔者测试“通义千问”后发现,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常识与初步的逻辑思考能力,但在复杂理科计算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再次,商业模式有待探索。虽然AI大模型是技术的革新,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但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投入。中国企业也需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最后,安全问题亟待解决。3月29日,马斯克与上千名人工智能专家及AI行业高管签署联名信,呼吁暂停训练比OpenAI推出的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少6个月,理由是这种系统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潜在风险。事实上,保障AI大模型的安全性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合理的数据管理、安全的算法和模型结构、可靠的系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这些都离不开企业自律和政策监管。据悉,本周三,OpenAI、微软、谷歌将齐聚,讨论制定关于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

    国内政策也正在完善,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违反办法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诚如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所言,“通义千问”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跟所有新科技一样,AI大模型未来一定会遇到波折和低谷。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应追求速胜,而是应该坚持打“持久战”,花时间将上述问题一一填平,筑牢发展的根基,从而在这场不可缺席的较量中保持底气和信心。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