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斯坦福大学孕育硅谷 南方医科大派生淘宝村

2020-07-02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韩和元

    最近,有关机构排了个全国最活跃淘宝村的榜单。其中,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的犀牛角村赫然在列,且其排名仅次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而高居全国第二。这一结果确乎让我为之震惊,震惊于这个小小的村子在淘宝上的活跃度。但在震惊之余,难免又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这个与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早于1979年就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南方医科大学为邻的村子,怎么就成了淘宝村,而不是医疗类产业集群区?

    正如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一个产业集群的诞生,通常可追溯到其历史背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高校,美国的硅谷就是经典案例。

    硅谷(SiliconValle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主要部分位于旧金山半岛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县,主要包括该县下属的从帕罗奥多市到县府圣何塞市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一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最早这里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而得名。

    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美国和世界其它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是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还包括加州大学系统的其它几所大学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结构上,硅谷以高校为依托,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是融科学、技术、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区。

    事实上,这并非个案。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是全美高科技产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波士顿128环城公路两侧,聚集了众多的高科技公司,素有美国“东部硅谷”之美誉。同时,也是全美最重要的电信设备生产州之一,也是美国电信设备公司最密集的州。除此之外,马萨诸塞州在生物技术、软件、塑料和高新材料方面,也有着国际性的竞争力。在这里,知名企业包括Bose博世、千禧年医药、新百伦、泰瑞达、史泰博、雷神公司等。就马萨诸塞州的创造力,迈克尔·波特给出的解释是,这些新兴产业的孕育、这些产业集群的产生,无不与麻省理工学院或哈佛大学的相关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么,为何高校长期是创新的源泉呢?根本原因在于,高校长期以来坚持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这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任何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离不开基础理论支撑,没有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创新不会有很强的活力和后劲。

    此外,高校人才济济,与学术圈交流频繁,创造性气氛浓厚,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课题方面,具有工业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性的科研成果的受益者往往会是整个行业和社会,在这种认识下,高校作为创新源泉的作用在增加。更重要的是,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以英特尔为例,自创办以来,有成百上千人从斯坦福大学加入英特尔,这些人才是英特尔崛起的关键。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故事却很难在中国上演。回到前面所提及的犀牛角村,它的区位特点就是与全国知名医学类高校南方医科大毗邻。但遗憾的是,这个拥有巨大区位优势的村庄,没能孵化出医疗医药产业集群,倒是成了一个全国知名的淘宝村。这至少说明,南方医科大学的相应的科研成果,并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商业成果,更没有借此孵化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事实上,早于2015年7月,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就说过,广州的最大短板就是科技的转化。虽然广州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大概占了全省的70%,科研分院占了全省的70%,科技成果也占到了全省的70%左右。

    更为要紧的是,广州绝不是个案,事实上无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还是西安、长沙,这些城市无不是高校云集,科研成果丰硕,俨然是中国的科技中心。可问题在于,这些城市与广州一样,无法令其科技优势,有效地转化成商业成果,更没有孵化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那么,我国该如何补齐这块短板?美国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知道,长期以来美国不独自身科技力量多、科研院所多、大学多、科研成果多,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收益,亦长期稳居世界前列。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成果向产业界的转移,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高新技术出现和快速增长的关键。

    而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美国一系列的举措。其中,尤以1980年出台的《拜杜法案》最为重要。该提案于1980年由国会通过,1984年又进行了修改,后被纳入美国法典第35编。该法案旨在通过赋予高校及非营利科研机构,对于联邦政府资助的发明创造,享有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鼓励高校及非营利科研机构展开学术研究,并积极转移专利技术,促进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创新。

    得益于这项法案,私人部门享有联邦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该法案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政府、高校及非营利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的商业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激励。由此加快了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使得美国在全球竞争中,能够继续维持其技术优势,进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正是基于这种成就,《拜杜法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为“美国国会在过去半个世纪中通过的最具鼓舞力的法案”,因为在《经济学人》看来,这项法案开创了美国技术和风险基金产业进行合作的新境界。在过去的30年,美国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凭借这一法案的专利制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美国高校及非营利科研机构专利申请和授予的数量有了显著增长。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