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文婧
“回收”这个词听起来并不“高大上”,但近两年却也成了风投资金新的流向。2016年下半年起,先后有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等多个巨头涌入二手手机回收市场,线上平台随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面对二手手机回收B2B交易中渠道分散、交易难度大的现状,5月刚上线的“拍闲品”似乎提供了一个打通交易渠道、显著提高效率的新解法。
手机回收存小而散症结 千亿市场混乱无序
手机回收行业是一个有货为王的卖方市场,据记者了解到,四年前上线的“估吗”数码回收平台,其面向C端回收来的手机95%会在当天售出,最晚第二天全部出清。在二手手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货源只能优先供给信誉好的大买家,很多中小商户被拦截在外。
相对于线上严重的供不应求,线下的供销渠道则是盘根错节,手机从跨区域回收商—地区性渠道商—门店—流动黄牛,最终流向C端用户或者拆分加工企业,充斥着信息不对称和无处不在的灰色地带。难以直接触达源头买家是小微商家最头疼的地方,层层交易之后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对于进货小店主,弱势同样明显,身处供应链末端,没有谈判能力,经常遭受坐地起价,货物品质不可控,一旦收到脏机或者问题机,将面临赔上老本的风险。
线下的买卖看似不起眼,但却占据了手机回收市场大部分份额。据工信部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有3.6亿台手机淘汰下来,2015年有接近5亿部,仅2014-2018年,就有超过20亿台手机闲置。市场人士分析,粗略估计有10%的二手手机单价达到1000元,国内仅二手手机销售就有超过2000亿元的市场潜力,然而,二手手机线上化率只有20%,大部分交易集中在线下。
3C产品回收轻模式 B2B平台促流通显规模效应
瞄准了手机回收小而散的症结,“拍闲品”聚焦被回收平台忽视的小微商家,将线下B端货源引导到线上,快速匹配成交,将数以万计的散布中国城乡的手机回收摊、小店主、尾货待出的手机专卖店与四处扫货又苦于货源不足的众多买家连上线。
针对线下流通不畅的问题,“拍闲品”选择了更适合3C产品回收市场的“轻模式“:在线上时时公开供需信息,开放线上渠道,交易者更确定,匹配效率更高,让小而散的产业链迅速激发市场活力。上线第一周,拍闲品注册商家数量突破千人,成交金额超过百万元,促成上千笔交易。
对于B2B回收平台而言,为了尽可能多地促成交易,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流量越大、平台上流通的商品越多,也就越能产生规模效应。在数码产品回收这个赛道,“估吗”在成立后的4年时间里用户量增长了10倍,成交额每年以100%的幅度增长。
“估吗”和“拍闲品”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向方逊表示:“运营多年的‘估吗’平台沉淀了众多二手手机买家和卖家资源,对于实力雄厚、信誉好的用户,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分级管理和维护体系,‘拍闲品’有着坚实的客源、货源基础和快速匹配交易的能力,自主研发的防欺诈风控系统能从手机数据、交易行为等多个纬度剔除欺诈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用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周转率和更快捷的市场反应吸引更多供求方进入手机回收的生态圈,在用户流量、运营体系、征信监控、交易担保、仓储物流等配套上深挖护城河。”
(编辑 上官梦露 策划 吴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