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文章正文

全球经营跨国布局 中国企业谋求走出去

2018-07-31 11:13  来源:证券日报网 刘会玲

    7月28日,2018中国上市公司在德国融资与并购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就中国上市公司全球经营跨国布局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浪潮正在掀起,在新型全球化的蓝图下,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地优化升级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在尝试、参与以及推动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

    在此背景下,企业都已开始思考,如何能真正能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沟通联动,如何真正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将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吸收各种背景资源的商业模式,如何达到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资源配置。

    中企的国际化刚刚开始

    “一带一路”的倡导实际上是新兴全球化在区域合作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将“资本高地”与“投资洼地”连接起来,引领新一轮全球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伟大“创意”。

    中民金服旗下的中民并购董事长赵政伟博士表示,要实现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成为真正意义上“全球经营、跨国布局”的全球化企业,首先是“走出去”做信息交流,其次是进行商业合作,最后才是进行产业合作。通俗来说,就是跨境并购的一系列流程。

    赵博士认为,现在中企的国际化才刚刚开始。在大家都谈论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更多地应该反问自己,中企在国际上的资源究竟利用了多少?是否有自己的海外资源?是否有建议自己的海外团队?是否可以调动海外的优势资源,去往效益最大化的地方?

    中企近几年对跨境并购的热度一直不变。据汤森路透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境外并购交易数量为866宗,2016年的交易数量为918宗。但这些数据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企业数据来说,根本无法相比。中国当前的A股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近3500,新三板公司近13000家。但这其中有真正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的企业却并不是很多。

    中企独爱“德国并购“

    “一带一路”是令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到世界上去获得更大的机会,是中国的重大发展战略。而“中国制造2025”中国另一大发展战略,它与德国“工业4.0”的碰撞,另更多的中企认识到了德企的高质量与严谨。

    2016年开始,中企对德国的投资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投资110亿欧元,成为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最大接收国,占比31%。那一年,被中企青睐的企业清一色都是德国的明星企业,大型的并购案信手拈来。如美的以44亿欧元并购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北控集团以14亿欧元收购德国垃圾发电最大供应商EEW能源;中国化工集团以9.25亿欧元并购注塑机生产商克劳斯-玛菲,等等。

    而根据汤森路透最新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并购报告显示,上半年跨境并购达766亿美元,德国是中国跨境并购的主要目标之一,所占市场份额达13%。

    赵政伟博士表示,中民并购作为中民金服旗下的并购平台,深耕中德并购市场多年。德国之所以受到中企的青睐,除了受到“工业4.0”的影响,更多的是德国的制造业基础、先进的研发技术、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首先,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工业是它的经济支柱,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庞大的工业企业。其次,德国企业在工业4.0、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热门领域有强大研发能力和大量关键专业知识,是渴望提升产业价值链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的战略资产。第三,大量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借助优质海外公司提升自身经济附加值。而进入到了德国,就相当于打开了欧盟的大门。

    目前,中企对德并购案虽然在不停地刷新着“琅琊榜”,但却仍未进入高潮。中民并购致力于成为中企海外并购领域最专业的买方顾问,依托德国全资子公司的资源和渠道,协助中企寻找德国一手可被并购标的。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