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财频道 > 理财 >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监管应跟随区块链技术演进同步加强

2018-04-28 02:42  来源:证券日报 张歆

    ■本报记者 张歆

    4月26日,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纸贵科技联合主办,百信银行、清链学堂、清华MBA加密经济俱乐部协办的“清华大学区块链应用与投资论坛”上,来自各领域的区块链大咖,从区块链技术、应用、投资及监管等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强调,区块链的技术演进需要同步加强监管。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主任何平教授认为,随着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各基础链的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区块链技术将逐渐应用到各大领域,区块链将再次改造传统领域,区块链的推广对于金融体系,国际贸易,支付体系,企业商业模式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影响。

    为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纸贵科技联手成立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也在4月26日正式启动,该研究中心将加速区块链在商业领域的普及应用,促进科研创新与区块链应用落地相结合,原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出任该研究中心的联席理事长。

    杨凯生表示,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无论是批评还是憧憬,都应该保持一种冷静和平实的态度。

    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特别是跨界金融机构的对账、清算和结算的成本一直很高,而且有复杂的手工流程,而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有助于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和效率,还使小额跨境支付成为可能。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分析了区块链的优势后,也指出了区块链的明显短板。比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区块链的性能问题主要表现为吞吐量和存储带宽的能力远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支付需求。对此,杨凯生也指出,比特币交易结算每秒钟可完成7、8笔到10笔,但坦率来说,这个速度是银行难以接受的,更是广大客户所无法承受的。

    姚前还谈到,由于公有链不能关停,其错误修复也异常棘手,一旦出现问题,尤其是安全漏洞,将非常致命。此外,如果区块链需要承载更多的业务,比如登记实名资产,又或者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具体的借款合同,这些合同信息如何保存在区块链上,验证节点在不知晓具体合同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执行合同等等,目前业内尚未有成熟方案。

    姚前表示,正因为区块链技术存在这些问题,使得目前监管者面临的任务并不轻松。他称,面对不断演进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同步考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区块链的应用在我国是走过弯路的,所以技术上不能受制于人,同时也要促进区块链健康发展。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