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打造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 浙商证券筑稳经营根基

2025-08-18 21:4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讯 (记者冯思婕)8月18日,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证券”)在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浙商证券将流动性风险管理从传统的风险防范要求,升华为企业管理文化,为业务发展构筑了坚实防线。

    据浙商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董事会是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人,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清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偏好。董事会明确要求在公司战略中平衡业务拓展与流动性安全,坚决摒弃为短期利益而牺牲资金流稳定性的做法。

    浙商证券经营管理层则承担起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构建起财务、风控、业务部门及子公司的高效协同机制,让风险管理成效与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直接挂钩。

    浙商证券建立了以净稳定资金率(NSFR)和流动性覆盖率(LCR)为基石的多维监测体系。公司密切监控短期负债占比、待偿还收益凭证余额等指标,精准把握负债端的期限结构和杠杆风险。同时,公司还开发了现金流分析框架和缺口模型,将各项业务的未来现金流精准匹配到不同时间窗口。

    围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应急及危急报告制度》等核心制度,浙商证券构建了覆盖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报告全链条的管理流程,确保风险管理文化渗透到所有业务线和运营环节。

    浙商证券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最深刻的转变,集中体现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的创新运用上。

    据了解,浙商证券制定了科学的内部资金定价规则,核心公式是:“公司加权融资成本+流动性成本补偿+资本成本最低补偿+战略调整”。此举深刻改变了公司业务逻辑:资金成本与流动性、资本消耗直接挂钩,使得业务部门主动优化资源使用。FTP将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精准传导至业务前端,引导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真正实现了风险管控与价值创造的融合。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浙商证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前瞻性。

    其核心策略是变“被动防御”为“主动管理”。早期模式依赖持有大量稳健资产(如现金、高评级债)以满足监管指标,牺牲了资金效率和业务灵活。主动管理则以“动态平衡”为核心,依托大数据构建流动性风险“仪表盘”,实时监测核心指标,预判市场资金动向,并与业务前线建立高效协同机制。目标是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最大化资金效能,让流动性风险管理文化成为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的竞争力。

(编辑 张昕)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