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保险 > 正文
文章正文

保险行业要做好过冬准备公告(系列)

2018-08-13 06:09  来源:证券时报

    尽管上市保险公司还未发布半年报,但非上市保险公司陆续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已宣告偿付能力出现下滑,尤其是寿险公司,近一半的公司出现了偿付能力、利润和保费三项指标下滑。

    数据所反映出的现实,是行业转型的艰难困境。

    上半年,寿险公司保费流入迅速下降,同时伴随着到期给付、退保金大幅增长,现金流出处于高位,现金流压力持续上升。去年以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的保险产品清理整顿、提高行业保障属性的系列监管行动,令一些寿险公司主要产品停售,影响余波未消。这暴露了寿险公司过去倚重渠道、保障性产品销售能力不足的短板。

    财险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7年近八成公司处于承保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情况并未好转。车险市场费用竞争依旧激烈,今年几大主要保险公司都收到了罚单,中小保险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非车险方面,虽然保费收入增长成为亮点,但是背后风险敞口多大、保费收入能否有效覆盖也是困难重重。

    投资收益下降是不少保险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上半年资本市场低迷,减值计提的压力较大,令保险投资收益整体承压。

    上半年流动性较去年宽裕,短期来看,债市机会还可以。但是,从长期看,人身险公司的负债久期长、成本较高,而且有刚性兑付的需求,随着利率走低,投资资产到期后再投资的风险增加。

    正如官方表述那样,“保险业正处于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多年积累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发展模式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阶段。”

    保险业历经4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拥有17万亿元的资产规模,拥有800万从业人员。庞大的体量和长久的路径依赖,令行业转型处处有掣肘。或许,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保险行业要做好经历严冬的准备。

    这份准备,既应该在思想上认清现实,又应该在行动上只争朝夕。对寿险公司而言,在产品设计中应该更多考虑客户利益,改善产品结构,培养一只能卖会卖保障型产品的队伍,减少对利差益的依赖,坚持积累死差益,是稳健经营的治本之道;对财险公司而言,管控费用,改善效率,降低成本,积极拥抱新技术,完善服务体系,则是当务之急。

    保险需求端的快步增长,给了保险业身处寒冬中的希望。近年来,在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渗透之下,民众保险意识苏醒。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中产家庭数量壮大,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刚性化。需求端的变化,倒逼保险业实施供给侧改革,这些条件都为保险走出寒冬、走向新发展阶段创造了机会。

    在保险行业引以为傲的“百年老店”并不是一句口号。只有经历寒冬,能生存下来的保险公司,才拥有成为百年老店的可能性。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