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互金企业“换位”:让金融的归金融 科技的归科技

2018-12-28 00:38  来源:证券日报 李冰

    ■本报记者 李冰

    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了强监管时代。从网络小贷、P2P、现金贷、ICO到第三方支付,监管层频频放出监管“大招”。

    随之而来的,是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对金融机构之间的角色定位不断发生变化。

    今年,“BATJ”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继“去金融化”,坚称自己只是科技公司。而除了“BATJ”外,还有很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开始了“去金融化”的历程。例如,乐信CEO肖文杰此前曾宣布,乐信将进一步开放现有的技术,“不做金融业务、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做各大金融机构最好的合作伙伴”。

    早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就宣布,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科技金融),以后只做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在2018年这种定位则更加清晰,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曾表示,蚂蚁金服定位为一家科技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则是“一不小心”。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也提出,未来京东金融将扮演金融服务机构的角色,专为传统金融机构输出技术。为了淡化金融属性,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

    在业内看来,大量企业集体“去金融化”标签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方面,监管趋严。2017年,从P2P、ICO、互联网资管、互联网小贷、现金贷到第三方支付,一系列专项整治文件下发,为互联网金融划上合规红线。另一方面,牌照是互金企业必争之地,而在获取牌照的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金,定位于科技公司则能更快开拓市场,且能比金融企业获得更高的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巨头“去金融化”同时,其战略重心也发生着转变,越来越多的互金企业正在积极布局面向传统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面向监管部门的三向科技赋能,这成为金融科技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2019年,真正有生命力的科技金融企业,除了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之外,还需要积极投入生态圈建设。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