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银行 > 正文

交通银行多举措践行“三地如一” 探路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

2020-12-04 06:4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下称《纲要》)落地以来,政策与产业的东风频频吹到三地。

    今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助力大湾区产融粤港澳三地联动构建新监管。

    监管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此时市场期待的是新格局下金融机构如何为企业、居民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与服务。一位近大湾区监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之所以在过去三十年可以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机构的创新和实践精神。《纲要》已经落地,但是空间还是无限大,尚待明确的监管边界还有很多,机构此时或许期待着监管政策尽快出台,但相较这种看一步走一步的心态,此刻湾区和监管也在期待着金融机构可以用好手里现有的资源和政策,把路探出去,机构的实践也是监管政策进一步落地的有力促进。”

    也是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鼓励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一年多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落子布局,回顾成果与监管思路往往不谋而合。

    交通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方面就已先人一步,在《纲要》落地之初就率先打通机制,从总行层面成立领导小组,系统性推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依托交行“综合经营、集中布局、特色跨境、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五大经营优势,致力于打造“产品互联、服务互通、三地如一”的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紧扣“三地如一”打通跨境服务渠道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意见》具体内容来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支持主要有五方面亮点:一是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二是加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促进金融资源跨区域服务实体经济,其中包括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支持银行开展跨境贷款、支持内地非银行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开展跨境业务、支持规范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基金等政策,都有望从直接和间接融资视角共同推动金融服务能级提升;四是围绕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加强特色金融业态发展;五是加快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跨境是其中最具竞争力与挑战力的机遇与挑战。而在这种三地互通的机遇下,商业银行如何打通三地金融服务,实现“三地如一”,是交行布局大湾区时在顶层建设时就着力攻破的要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交行通过五个“打通”,进一步提升了跨境协同服务能力:

    一是打通集团资源,充分利用综合化优势,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商行、投行、租赁、信托、基金、资管、保险等一揽子服务,有效推进符合大湾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建设落地。二是打通线上线下,交行通过快速汇划、外汇财资等电子渠道建设,提高湾区企业跨境资金汇划、代客交易服务等线上处理效率,打造便利化的跨境金融服务。三是打通一站式服务,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民生金融重点方向,结合“惠港16条”等惠民措施,探索住房贷款、跨境财富管理、电子渠道多地账户信息查询等一站式便民金融服务。四是打通一网通平台,交行致力“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实现预约开户、签约、账户绑定、货物贸易购付汇、实时结汇等服务,服务大湾区建设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五是打通业务板块,围绕大湾区建设,从客户管理、授信支持、普惠发展、产品创新、科技赋能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而谈及未来,交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三地互通,实现三地如一,未来一是要进一步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创新。二是要进一步深化跨境金融改革,实现金融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该人士具体表示,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为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未来预计大湾区将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和力度,不断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此外,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不断促进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服务大湾区产业升级大有可为

    当商业银行被更多赋予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与使命后,如何助力产业升级,服务粤港澳三地企业发展,是每一家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上,交行相关出席领导表示,商业银行服务大湾区产业升级发展大有可为,并指出未来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发展,应坚持两大方向,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对外开放。大湾区制度具有多样性,横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为贸易和产业合作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从产业层面来看,大湾区已初步形成集群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例如深圳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上基础雄厚,而广州则侧重于汽车、电子机械等。大湾区根植于国家战略,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海洋经济等为重点,致力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商业银行则可以从五个方向上促进大湾区金融产业升级,可总结为“创新融资”“跨境业务”“供应链金融”“基建融资”和“金融科技”五个层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具体获悉:

    一是为科创企业提供创新的融资服务,包括通过创新设计信用类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间接融资支持,还可以挖掘大湾区交易所聚集优势,联合其他金融同业,共同为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客户提供直接融资。

    二是提供“跨境+”的融资支持,并通过金融机构联动、金融产品互认等,把握“理财通”“保险通”等业务机遇。

    三是聚焦大湾区支柱行业,加大开展先进制造业、医疗生命科学等行业的研究力度,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方案。尤其是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打造数字信息一体化平台。

    四是大湾区的基础建设对资金需求巨大,广东省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投入1.7万亿元,商业银行可在其中提供信贷、债券乃至股权等全融资服务。

    五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在大湾区的相关人才储备、科技产业集群和服务庞大的客户群上,都大有可为。如:交行深圳分行通过深圳单一窗口实现跨境结算和贸易融资的深度融合,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跨境数据后台撮合、数字汇集、大数据融资等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未来金融科技仍将是交行发力大湾区的重点方向。交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要继续做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预计大湾区仍将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重点,并将持续探索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业务模式和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资本体系,交行将全力促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发展,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投融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大湾区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

    严守风控底线助力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当三地互联互通带给市场与金融机构以巨大机遇时,也在给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带来巨大考验。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指出,伴随着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跨境监管套利、跨境金融风险交叉传染、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等金融风险隐患日益突出。但目前粤港澳之间尚未建立紧密的、常态化的监管协调机制,不利于共同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迫切需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而正如前述近大湾区监管人士所言,监管机制的建立绝非监管机构单一力量促成,也需要金融机构主动探索,反推监管体系建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交行在大湾区业务发展中持续加强政策跟踪和区域研究,做好风险管理,严守风险底线,积累了不少经验与做法。

    据相关业务人士介绍,交行正积极推进全球数据引进工作,通过整合内外部企业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全集团风险监测系统,全方位加强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与监测。

    该人士还进一步指出,交行已建立起覆盖境内注册企业的风险监测系统,能够对企业工商注册信息、股权架构、财务信息等信息进行详细查询并纳入风险信号预警范围。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境外注册企业的风险监测。通过整合企业在境内外经营信息,完善客户集团关系树,补充客户境外关联企业信息,研发制定相应监测规则,从工商注册信息、行业信息、财务数据、评级信息、高管信息等维度全方位对客户进行风险监测,并适时给予风险预警提示,为贷前审查、贷后监控提供决策支持,为计量模型优化、算法参数迭代更新提供数据佐证。

    此外,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较为发达的产业特征,交行近期完成了制造业、医疗教育事业单位风险计量模型研发,新模型更好体现了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优势和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特征,对好坏客户的区分能力更强,靶向支持优质客户,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

    交行针对区域内客户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经济性质、集团关系等,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组合分析。前中后台共享风险收益分析结果,协同拓展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发展前景良好、具有价值挖掘潜力的优质客群,充分发挥优质客户带来的资源聚集效应,力争在支持区域内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加银行综合收益。

    最后,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同时,交行积极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对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客户实行减费让利,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资本积累和长期经营能力,为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提供金融保障。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发展。

    从金融机构的视角看,未来大湾区的金融监管应该去向何方?

    交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相信未来地方监管部门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重点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一是区域金融监管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完善相关金融监管规则,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解决大湾区三地在金融制度和金融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二是跨境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加强跨境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的风险评估工作,以适应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更加自由便利的金融要素流动。三是为金融创新保留发展空间,监管部门的监管“沙盒”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大湾区金融创新的发展。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