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林艳
7月7日下午,“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闭幕式的成果发布环节,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继去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首次发布《报告》以来,课题组持续追踪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发展情况,并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热点问题,以期为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报告》继续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年度主题,囊括六大主题篇章,从规模、要素、制度、技术、产业、人才等多维度、多视角全面呈现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成效,并系统探讨北京数字经济提速发展路径。《报告》形成如下十大核心观点。
一、立足国际视野、围绕“六大特征”测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水平。从全球比较视角设计可比、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科学测评了全球主要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发展水平,数据显示,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总指数分值处于“第一梯队”。
二、八大任务持续推进,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构筑新支撑、新平台、新动能、新空间与新范式。在夯基础、建市场、促互联、强技术、育产业、优生态、善治理和抓监测等方面,八大任务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形成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强大根基,正在推动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新体系。
三、六大工程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为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探索产业培育新模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2.0阶段建设,正式启动3.0阶段500平方公里新扩工作。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立全国首创集规则、技术、机制于一体的可信数据流通服务体系。城市空间操作系统海淀百万平米试点完成城市脉搏、园区脉搏、商圈脉搏场景建设。市级算力中心工程推动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和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建设。
四、四类标杆企业特色鲜明,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市场力量作用突出。四类标杆企业普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分布较为集中等特点,在推动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对接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应在发现、培育、评价以及规范机制等方面优化标杆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五、标杆技术突破创新,自主可控、产研一体、软硬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北京数字经济前沿技术研发呈现整体性、立体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高端芯片技术突飞猛进;区块链高性能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相继迸发;6G技术和软硬件研发等方面成果丰硕。
六、数字经济人才优势明显,助推高水平建设数字人才高地。北京数字人才市场活跃,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人才优势,配套政策趋于完善。应从培育体系、人才交流及软硬件环境营造等方面全方位优化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策略。
七、全产业链开放取得初步成效,为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奠定基础。北京市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建数字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数字经济体系。目前北京市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各项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
八、从制度、技术、市场三个维度构建数据治理体系,从体系、能力、机制等维度完善数据治理基础制度是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
九、数实融合以数据要素为新生产资料、以数字空间为新发展领域、以数据资产为新价值源泉,助推企业从生产要素到发展空间、再到价值资产发生变革,最终推动产业革命性重构。
十、从全球来看,城市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外城市竞相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化、人文化、绿色化将是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已成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打造的品牌智库成果,课题组将持续关注北京数字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最新进展,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广大读者奉献年度研究报告,更好地发挥首都新型高端智库资政建言、全面支撑新时代首都北京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编辑 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