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正文
文章正文

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近日举办

2018-09-17 16:37  来源:证券日报网 左永刚

    本报记者 左永刚

    9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暨巴塞尔协议三十周年和金融危机十周年高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巴塞尔协议三十周年、中国实施巴塞尔协议二十周年、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对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进行系统回顾和反思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讨会邀请的发言嘉宾来自政、商、学、研各界,尤其是国内银行业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代表人物,能够体现整个金融业风险管理的前沿观点。同时,研讨会发布了题为《巴塞尔协议III改革、风险管理挑战和中国应对策略》研究报告。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包括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原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在内的400多位嘉宾汇聚于此,共同讨论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相关议题,为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和稳健发展出谋划策。

QQ截图20180917164251.jpg

    研讨会现场

    在开幕致辞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兼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庄毓敏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先后发表致辞。

    刘伟首先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为题致辞。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拥有国内领先的金融学科,2013年7月开启国内首个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项目,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前沿理论与技术方法,系统纳入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体系,为培养金融风险管理高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托人民大学学术资源重点建设的新型高端智库人大重阳,联合各方共同举办这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的专业研究能力、社会和政策影响力,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做出新的贡献。刘伟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严重的冲击。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总体可控,但仍然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当中,我国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继续遵循和执行以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国际规则。同时,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独特规律和模式,以维护金融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和指导标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陈四清主要围绕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建设进行致辞。他认为,风险管理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巴塞尔协议构筑了全球银行业稳健运行的监管架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适应监管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升风险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此,陈四清认为,我国银行业应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健全风险治理架构,强化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的风险管理职责,把风险管理纳入银行总体战略;二是完善风险偏好体系,把风险偏好确立为风险治理的重要工具;三是提升风险计量能力,围绕数据、系统、模型等风险计量的决定因素,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四是大力培育风险文化,坚持风险管理人人有责,风险管理以人为本。他指出,服务好实体经济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银行业要围绕国家“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着力履行使命担当,大力服务国家战略;着力传导货币政策,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陈四清强调,当前,各方要增强合力,共同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郑新立以“关于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几个问题”为题致辞。他从宏观经济角度提出当前金融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五个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为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出口压力,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需要在扩大内需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二是扩大直接投资是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应该将股票发行制度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也应该扩大资产证券化的规模,同时加强严格的监管。三是抑制房价上涨不能用收紧银根的办法。由于人为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筑起行政壁垒和政策壁垒,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关键在于城乡建立一体化的住房市场。四是激活农村土地资本促进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振兴政策能够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新动能。农村投资的关键在于把农村土地搞活,实现“三权分立”,即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放开搞活,发展规模化经营。五是研究建立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三足鼎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会迫使国际储备货币的政府对其币值的稳定负责任,这样才可能使国际经济走向稳定。

    在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原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主持。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作主旨演讲。

    刘明康以“反思金融危机,迎接未来挑战”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金融危机可以视为对一个金融体系潜在失灵问题的集中纠正。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深刻检视和反思金融系统内在问题的重要窗口和机会。

    刘明康表示,目前,仍需要进一步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基于金融体系和金融业务复杂化而进行的监管规则设计是否会导致自身的过度复杂化,从而产生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监管成本的高企;二是加重市场规避监管的冲动,造成更为无意义的“猫鼠博弈”。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股改上市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造,需要同步反思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和完备性对上市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缺乏耐心、短视的资本市场是否也会对上市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营行为产生扭曲。第三个方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影响金融商业模式和风险形态的重要变量,且影响速度正在显著加快,不同金融业务和机构之间的边界似乎正在变得模糊。如何前瞻性的研判应对,在创新和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合理地设置监管标准,都是现有规则体系尚未深入讨论的方面。

    在研究报告发布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忠阳在研讨会发布《巴塞尔协议III改革、风险管理挑战和中国应对策略》智库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总共涉及十二个部分,即巴塞尔协议三十年发展阶段划分、巴塞尔协议三十年演变的特点、资本监管的本质、巴II所确立的现代资本监管精致框架、2017年巴III改革的重大历史性方向性调整、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经济资本的战略应用价值、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互动发展和挑战、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面临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历史阶段划分、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问题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应对策略建议。

    报告从九个方面提出中国应对策略建议,一是高度重视,积极学习并从本质上实施巴塞尔协议;二是重视和发挥资本的作用,积极开展经济资本管理;三是利用资本监管推进守底线的长效机制建设;四是利用资本管理处理好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摆脱“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管理困境;五是以加强资本监管为契机完善破产制度,建立正常风险传导机制;六是促进金融风险反映实体经济风险,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七是重视风险管理分析性和科学性,理性看待风险量化模型发展,加强风险量化模型应用管理,促进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结合;八是积极探索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风险转移活动,同时加强审慎监管;九是借鉴和利用现代资本管理机制加强党对金融和经济活动的领导。

    在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主持。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培训部主任罗平,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郭宁宁,粤财集团首席风险官俞勇,毕马威金融风险合伙人曹劲,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金融行业风险解决方案负责人王为东参加圆桌讨论。

    在下午平行会议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围绕“现代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和科技应用”两个主题进行闭门研讨。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