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正文

人大重阳发布中国金融战略研究报告

2018-07-13 14:36  来源:证券日报网 左永刚

    本报记者 左永刚

    7月13日,“金融改革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研讨会暨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2018年上半年金融分析会暨《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介绍了《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王文院长首先通过对历史和金融理论的阐述表明,金融是世界强国的重要支柱和必要条件,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仅通过提供有效信息与风险分散手段,提高了金融活动的参与意愿,促进了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提高,而且,金融业对增强国家实力有重要意义,强大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整合国际资源,是当今世界强国的必备条件之一。

    金融强国: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金融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比如,我们可以简单的从资本市场规模上来看,按国内上市公司总市值来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交易市场。截止2016年底,我国沪深两市总值按当天汇率折合美元超过7万亿美元,香港证券交易所市值折合美元约3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大国,但是,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强国。就国内金融行业发展来说,我国的金融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金融结构不平衡、金融低效的问题,金融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国际影响来说,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较大,我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话语权还有待提高。

    首先,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监管有效性有待提高。国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中国的现代金融法律与监管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步完善。金融相关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7年才开始施行,其他金融相关法律也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施行。金融监管体系方面,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证监会1992年成立,保监会1998年成立,银监会2003年成立,至此“一行三会”的监管机制才正式形成。

    第二,中国的金融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以股票发行体制为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股票发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是,现有的发行体制仍然是核准制,中国企业上市仍然面临着行政控制环节过多,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在发行人资格审查、发行规模、发行乃至上市时间等方面都受到监管部门的干预较多。目前境外绝大多数交易所都实行注册制,程序更为便捷与标准化。此外,中国企业股票上市门槛相对较高,例如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与深交所中小板的上市条件中均包括近三年会计年度净盈利,而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均未对企业盈利有所要求,纳斯达克与香港证券交易所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盈利要求相对降低。对净利润的要求可能会把一些成长中、现金流良好的优秀企业拒之门外,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发展,此外,目前企业退市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上市相对困难与缺乏相应退市机制的问题共同造成了市场上“壳”资源的珍贵,不少公司在融资压力下选择借“壳”上市,“壳”资源的炒作成了资本市场的乱象之一,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第三,金融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种类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但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特点可以从金融资产比例与融资比例中体现。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全球第五大货币,也是中国金融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表现。然而,与中国在国际的经济与贸易地位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经济实力并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整合考虑了一国货币在贸易计价、国际金融计价与官方外汇储备的全球占比计算出了货币国际化指数。根据计算数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成为五大国际货币之一,但是国际化进程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战略上布局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建议

    报告认为,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建设金融强国是成为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要实现经济由大而强的转变,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作支撑。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在通往金融强国的道路上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成熟、金融乱象和金融腐败时有发生,特别是经济下行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压力增大。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紧金融强国的战略布局正当其时。

    第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金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制定金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第二,做强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从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第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跨越式发展,解决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加快互联网对传统金融部门的改造。

    第五,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升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