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潇
“今天中午,上海宣布了进一步的放松措施,我们认为,未来热点城市的成交量还会有所放量,价格可能已基本止跌企稳。但多数城市成交或仍在低位。”8月25日,在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中国”)业绩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随着各项稳定政策的累积效应显现,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探底企稳。但是真正走出低谷,对整个行业而言,可能还需要几个季度的时间和信心的修复。
从绿城中国的业绩表现来看,在行业筑底期间,公司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2025年上半年,绿城中国实现收入533.68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利润2.1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222亿元,行业销售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二名。在业绩会上,绿城中国管理层详解了公司在去库存、降负债、谋发展之间如何做好“三重平衡”。
销售保持领先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绿城中国的销售表现相对稳健。2025年上半年,Top10房企销售平均降幅为14%,绿城中国降幅为3.4%,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更为突出的是,公司自投项目平均销售价格达到每平方米34984元,体现出较强的产品溢价力。
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副总裁李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从年初就坚持以“流速优先,量价平衡”为基本原则,在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公司一手抓首开兑现,一手抓存量去化,持续推进全周期的管理升级,实现新老项目指标的双重突破。
在首开项目兑现上,李骏表示,绿城中国上半年一共推出17个首开项目和分期项目,其中价格兑现的项目兑现率达到88%,去化兑现率达到82%,两个指标均优于2024年全年水平。从具体的项目来看,上半年,北京和樾玉鸣首开去化率98%,4月网签为北京套数、金额双冠王;杭州咏湖云庐八开八罄,动态货值较交底增加6亿元,利润率较交底增长7.8%。
在存量项目上,为了进一步推动2021年及以前的库存去化,公司多方发力,同时加大对管理层的考核挂钩,最终2021年及以前存量项目去化指标完成率达到104%。不过,李骏亦强调,不会为了冲销量而盲目降价,总体以流量安全为前提去做分类管理,存量项目全力地止损减亏,把资金回笼安全放在第一位。新项目尽可能争取溢价,让产品力和品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不过,老项目去化也带来一定的减值压力,这是当前所有房企都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今年上半年,绿城中国针对存货计提减值19.38亿元,这些存货集中发生在2021年获取的项目。
绿城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耿忠强表示,我相信绿城中国针对这个难题找到自己的最优解。公司近两年新获取的项目质量足够好,今年上半年新增907亿元货值,新拓项目平均净利率较为理想,在消化长库存折损的同时,为公司可持续利润增长提供了确定性的支撑。
下半年拿地将更加精准
拿地来看,2025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新增项目35个,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预计新增货值907亿元,其中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达88%,杭州占比近半,公司平均楼面价约每平方米13591元,显示出对优质地块的精准布局。
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业绩会上坦言:“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地王频出,但下半年的土地市场整体热度,预计不如上半年,具备稀缺性的和发展潜力的优质地块仍然值得重点关注和争取。”
基于此,郭佳峰表示:“下半年的拿地节奏,会放缓一些,采取更为谨慎和精准的策略,对项目要求会更高,确保安全底线。全年拿地的货值目标,将根据下半年的销售情况和整个集团现金流的情况的一个动态来调整。”
此外,在融资方面,绿城中国近期融资结构和成本都在持续优化。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短债比达2.9倍,创历史新高,货币资金总额668亿元,其中可用资金395亿元,财务安全垫显著增强。
债务结构方面,公司银行借款占比提升至81.7%,一年内到期借款占比降至16.3%,创历史新低。融资成本亦显著下降,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为3.6%,较去年同期下降40个基点;期末融资成本进一步降至3.4%。
值得一提的是,绿城中国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持续畅通,显示出市场的认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公开市场累计发行77亿元债券,利率逐季下降至3.27%,创下三年期中票发行新低。境外方面,公司成功发行5亿美元三年期优先票据,成为近两年来首批重启美元债融资的中资房企之一。
“公司优化负债结构的方向不会变,整体负债总额往下降的方向也不会变。”耿忠强表示,公司会在去库存、降负债、谋发展之间做好平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运营效率,在发展的同时保持财务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