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6月1日,上海今年首轮集中供地启动,当日成功出让20宗土地,其中16宗由于仅有一家房企报名,均底价成交,剩余4宗地块于6月1日竞价,最终均溢价成交,首日拍卖土地总计成交金额为495亿元。
据早前发布的出让公告可知,此轮供地共包括36幅地块,土地总面积约为199.71万平方米,起拍总价约为806.51亿元,涉及金山区、徐汇区等12个地区。6月1日,上海核心区域如徐汇区斜土街道、杨浦区平凉社区的地块均溢价成交,余下16宗地块将于6月2日至8日期间分批现场竞拍。
“今日上海土拍整体开局良好,土拍首日的结果也基本符合预期,尽管经历了疫情和土拍延期,但并未对房企的参拍热情造成很大影响。”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拿地企业性质来看,央企、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地方国企均积极参与并有所斩获,可见无论是“补仓”的企业,还是打算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企业,都对上海疫情之后经济复苏前景持看好态度。
从上海地块的投资价值来看,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内环内的旧改项目地块、内中环和中外环间优质地块、外环外库存压力较小的区域都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此外,也要关注金山区、奉贤区和临港区这些区域内的微观投资机会,尤其个别地块地价调整有优势的情况下,可以择机拿地。
从所有地块报名竞拍的情况看,“大部分民营房企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并非是降低拿地门槛就能解决。”宋红卫表示,一是由于上海的拿地门槛绝对值比较高,降低的只是参加的资格和监管资金额度的问题,并非降低了土地价格;二是大部分房企受困于现金流紧张及偿债压力,从百强房企来看,60%的房企已经暂停拿地。
“目前19个城市完成首轮集中供地出让,其中流拍地块合计占比17%,较去年第三批次有小幅上涨但明显低于去年第二批次集中供地32%的流拍占比。”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高级分析师张晓飞表示,此外,底价成交地块合计占比61%,较去年第二、第三批次明显降低;溢价成交地块和触顶成交地块占比较去年二、三批次明显增多。整体上看,土拍市场回温迹象明显。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