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传玺
日前,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COA学术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作为骨科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本届大会聚焦行业前沿动态,多款智能医疗产品集中亮相,手术机器人凭借突破性技术进展与场景化创新应用,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清晰勾勒出高端医疗装备一体化协同、高阶自主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孤岛式设备”到“一体化闭环平台”
重构手术全周期协同
在传统认知中,手术机器人多为“单点功能”设备,或专注导航,或局限于机械臂操作,各环节彼此割裂,难以形成高效协同。而本届COA大会释放的信号表明,行业正加速向一体化自主协作平台进化。
这一转型的核心,是通过深度融合术前精准规划、术中实时影像引导、机器人智能执行及术后动态评估,构建覆盖手术全周期的闭环系统。其本质是实现从“设备辅助手术”到“平台赋能诊疗”的范式跃迁,让手术各环节形成无缝衔接的协同体系,将依赖医生经验的传统手术,转变为可量化、可追溯、可优化的科学流程,消除传统手术中的不确定性。
以歌锐科技“牛顿”智能化内镜微创机器人手术解决方案为例,其深度集成AI、机器人与术中影像技术,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验证”的数字化闭环,可大幅提升诊疗的连贯性与精准度,构筑起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壁垒,既为更高级的智能应用打下基础,也为全球智能骨科发展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

企业供图
从“基础辅助”到“高阶自主”
自动化等级向L4+突破
当前,手术机器人的智能等级已形成明确行业分级,从仅能提供基础辅助的L1级,到无需人工干预的完全自主L5级,技术进阶路径清晰可见。本届COA大会上,行业加速向L4级以上自主执行方向突破的趋势尤为显著。
相较于低等级的“被动辅助”,高阶自主化机器人能自主完成更多核心手术步骤,这一突破不仅降低了手术对医生个人经验的过度依赖,更通过标准化操作消除了人为误差,为手术安全性与一致性提供了更强保障。
COA现场的手术演示环节,歌锐科技“牛顿”手术机器人便向观众呈现了多台全自主协同手术,两支机械臂拟人化自主协作,一支精准定位解剖结构,另一支同步执行复杂操作,全程无需医生手动干预,机械臂动作流畅稳定、定位精准无误,展现了骨科手术从“人工主导”向“智能自主”跨越的关键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一体化闭环还是高阶自主化,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已成为核心推动者。早年国产产品多以“进口替代”为目标,而如今国内创新企业已逐步掌握核心算法、软件生态和系统集成能力,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这种技术主权的突破,为智能骨科技术的本土化落地与全球化推广提供了坚实支撑。
(编辑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