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傲男)今年“双11”,淘宝首次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大促,并以中、英、俄、泰、马来五种语言服务全球消费者。“双11”全周期,淘宝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境外市场实现GMV强劲增长,“双11”加速从“中国购物节”蜕变为全球消费者的节日。
“出海”为淘系商家创造了巨大的增量。数据显示,“双11”期间,蕉内、亚朵星球、可复美、珀莱雅等数十个品牌境外成交额破千万元。淘宝推出的“出海增长计划”帮助商家0门槛“出海”,获得超额的海外增长回报,超过20万签约商家成交额实现翻倍增长,其GMV增幅更是淘宝“出海”整体大盘的三倍。
过去一年,淘宝“出海”不断加强“出海基础建设”。随着物流、支付、本地化运营能力的全面提升,海外消费者也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参与“双11”。“双11”期间,淘宝境外日下单用户数(DAC)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9个重点市场,日下单用户数同比增幅超过20%,显示出这些区域作为高潜力出海目的地的巨大价值。
今年以来,淘宝还推出了多种外语版本,显著降低了非中文用户的使用门槛,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本土消费者。“双11”当天,澳大利亚与新加坡英文用户成交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在通用俄语的哈萨克斯坦,30%的新增购买用户通过俄语界面完成下单;而受益于泰文和英文版本的推出,“双11”期间泰国新用户同比去年也增长了两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商品“出海”场景使用的多语言翻译服务,是基于阿里自研的AI翻译模型实现的,随着AI能力的迅速提升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淘宝也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化触达能力的深度与广度。
供给端履约与合规能力的提升,也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作为全球供给最丰富的跨境电商平台,淘宝“出海”今年双11首次上线家具直邮服务,成功打通大件商品“出海”的“最后一公里”;阿里健康大药房、飞猪等自营业务亦首次开通海外服务,将健康产品、机酒旅游等数十万优质供给纳入跨境体系。尤为突破的是,保质期短、履约难度高的食品生鲜品类在香港试点跨境包邮后,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随着出海“基建”的不断完善,更多的行业和商家也将获得海外巨大的增长机会。
如今的“双11”,早已超越交易本身,成为一场全球消费者的文化共鸣。在日本,游戏手办与原创女装成为爆款;在电竞文化盛行的韩国,人体工学椅热销海外;马来西亚的社交平台上,可复美、花知晓等国货美妆频频“出圈”,成为本地年轻人的新宠。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消费者纷纷晒出“双11”“战利品”,印证着中国消费文化正通过淘宝平台向世界输出。
淘宝“出海”总经理叶剑秋表示,“双11”一直是中国电商行业最重要的“风向标”,作为首个全球化的“双11”,今年淘宝在境外市场实现了人群本地化、供给多元化、履约全球化的协同。
(编辑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