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国内ADC和双抗等细分赛道融资回暖

2025-09-11 16:3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讯 (记者张敏)

    今年以来,创新药成为二级市场的焦点之一。创新药的二级市场热度是否传导至一级市场?资本对创新药投资态度是否发生转变?

    近日,医药外包服务龙头企业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生物”)首届“M力全开 制胜全球”CRDMO+开放日召开。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智胜等多位公司高管,与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围绕生物药创新趋势、出海赋能路径及世界级质量体系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探寻生物药商业化生产新范式。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创新药赛道的“卖水人”,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药的投资热度紧密相关。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今年以来,欧洲、美国、日本等国际创新药市场发展加速。尽管当前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尚未全面复苏,但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比较明显的回暖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创新药领域近期大额对外授权(License-out)事件频发,多家企业凭借海外授权实现收入大幅提升,不仅验证了中国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整个产业链注入信心。

    陈智胜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敢于布局First-in-Class(首创新药)项目,这一波浪潮已从过去的fast follow(快速跟随)逐渐过渡到真正意义的源头创新。”

    在创新药崛起的背后,医药外包服务作为关键助推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更多生物药走向商业化,如何平衡“加速上市、控制风险、成本效益”已成为药企共同面对的挑战。

    据陈智胜介绍,药明生物布局了生物药赛道最具潜力的单抗、双抗/多抗、ADC领域。“在单抗领域,我们预计有10个产品销售额有望突破50亿美元,其中5个产品甚至有望超过100亿美元。”

    在生产效率方面,药明生物也展现出显著优势。从技术转移至完成PPQ(工艺性能确认),药明生物仅需6个月,至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递交共10个月,分别比行业平均耗时缩短3-6个月和8-15个月。若采用加速流程,技术转移至PPQ更可压缩至3.5个月,大幅快于行业常规周期,为创新药企抢占市场先机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 张明富)

  • 相关资讯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