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寇佳丽
7月24日,小冰(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与微软联合宣布,小冰将面向亚洲地区企业客户,推出基于微软国际版Azure新一代AI数字员工解决方案,双方将共同推进解决方案的市场普及。
据悉,该解决方案可为企业客户实现拟人的对话式人工智能交互、广泛的逻辑思维能力、多模态生成能力与领域专业知识,支持跨平台多场景部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AI数字员工效能,帮助企业快速抓住大模型时代机遇,加速自身转型升级。
几乎覆盖企业全部应用场景
“小冰布局虚拟数字人领域已多年。公司曾为国家体育总局提供AI裁判与教练系统‘观君’,也曾为招商局集团提供AI数字员工‘招小影’等。而新一代AI数字员工解决方案,是在已有约1000个大小模型的技术基础上,加入最新的AI交互技术迭代而成。”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小冰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
上述负责人表示,小冰新一代AI数字员工,可基于小样本学习,用智能手机采集3分钟音视频数据,经过数小时训练,就能复现真实人类的容貌与声音;能进行语音和文本实时交互,有多种对话模式,可在网页(PC端+移动端)、公众号、APP、直播间、VoIP、线下装置落地,几乎覆盖了企业全部应用场景。
小冰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就像是一个劳务派遣公司,只不过派给客户的是虚拟数字人。”截至目前,该公司的AI数字员工已经在体育赛场、电商直播、儿童娱乐、纺织设计等众多场景中落地应用。
产业前景广阔引多企业加速布局
看好虚拟数字人产业的不只小冰。
7月20日,OpenAI发布公告称,给ChatGPT加了一个名为Custominstructions的新功能,在新功能的加持下,一位小学老师可以要求机器人提供小学备课资料并令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在2023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科大讯飞的虚拟数字人可充当导游,提供导览服务,令观众流连不已。更早时候,百度的一项训练方法及装置获专利授权,其可根据唇形图像序列,对目标虚拟对象进行驱动,使目标虚拟对象执行与语音数据匹配的唇部动作。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A股中“虚拟数字人”概念下的个股已有95只。
“虚拟数字人在模拟人类行为和交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在不同领域、行业都具备应用潜力,包括但不限于休闲娱乐、文旅、教育、医疗等。特别是,它的商业模式具备充分的可行性,例如在C端,可以通过广告、付费服务等实现其商业价值。”Co-Found智库新经济行业研究负责人汪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上因素正不断吸引各大企业纷纷加码布局虚拟数字人产业。
艾媒咨询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866.1亿元和120.8亿元,预计2025年将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产业加速发展,已投身这一赛道的企业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汪丽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实力。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算法,以更加真实、智能的虚拟数字人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此外,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拓展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也十分重要。
小冰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在toB端,不同客户对成本和功能的要求并不相同,因此,公司在定制化服务基础上,致力于打造效能高、成本低的虚拟数字人,最大程度满足不同企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合法合规发展对企业来说很重要。“虚拟数字人涉及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企业有义务确保用户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遵循与数据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
(编辑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