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近日,亚马逊旗下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业界关注。对此,亚马逊中国官方回应称:我们致力于服务中国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线上和线下零售商购买Kindle设备。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深受消费者青睐,部分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售罄。
在Kindle热潮的带动下,国产电子书市场也曾迎来火爆局面,众多企业积极布局并获得资本青睐,但近年来市场渐冷。目前,国产电子书企业竞争现状又如何,在万物互联时代有多大空间?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其未来出路在哪?
Kindle或被亚马逊放弃?
记者注意到,目前kindle京东自营旗舰店多个产品都处于缺货状态,淘宝上也看到官方旗舰店的身影,仅有部分第三方零售商仍在售卖相关产品。而去年kindle已多次出现部分产品缺货情况。
对此,kindle销售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厂商没有芯片,所以部分产品无法供应。”
据知情人士透露,kindle主控芯片大部分来自飞思卡尔。飞思卡尔被NXP收购后,向更高附加值领域转型,主要提供车载芯片等。而自去年开始车载芯片供应吃紧,飞思卡尔的产能被优先安排给车载芯片,所以导致其为kindle提供的中低端芯片出现紧缺。
“kindle产品的芯片主要是中低端产品,但也是目前市场较为紧缺的。当下,电子产品因为半导体芯片缺货供应受阻,但这么大面积缺货的也是少见,一般厂商都会优先保障主流产品的供货。由此可见,亚马逊对上游供应链掌控能力较弱,kindle在亚马逊内部也处于边缘位置。”北京迪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贤兢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认为:“kindle缺货另一原因是其所需芯片整体交货周期拉长了,电源管理芯片与MCU缺货更加严重。”
据记者了解,目前为止kindle商店可以正常浏览和购买书籍。不过,亚马逊售卖的Kindle主题卡已经在一年前就被取消,很多用户的卡只能购买亚马逊自营产品,但可以购买的产品非常有限。
kindle推出已有15年之久,但真正进入中国是在2013年。随着电子设备快速发展和纸质书籍冲击,Kindle曾在全球一度面临滞销。据投资银行资深分析师ChadBartley分析,消费者对AmazonKindle系列设备的需求“正在减少”。
“目前在硬件方面,国产电子阅读器与Kindle的差距越来越小。但Kindle还有其优势,如亚马逊书源非常丰富,远超其他在线图书市场。kindle要是真退出中国市场,其售后、各个平台App、iOS和Android客户端及订阅服务等功能都需妥善处理,不会突然放弃。不过,如果没有亚马逊的资源支持,Kindle的优势将丧失,并有可能逐渐被其他产品代替,从而失去原有市场份额。”易贤兢认为。
国产电子书竞争激烈
随着电子书的逐步普及,这一市场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亚马逊Kindle自推出后,便引发市场关注。一时间,除了爱国者、纽曼等参与竞争,盛大、京东等多个企业也跨界进入。而凭借电子书概念,汉王科技更是一举登陆深交所。
此后,更多的资本看到了电子书市场的机会,纷涌而至。掌阅、阅文、京东、当当、文石等多个企业涌入,仅京东商城就推出供应商超200家的电子书刊业务,应用到Androi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上。
目前,上市公司大唐电信、方正科技、紫光股份、科大讯飞、联想集团也都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产业链更是涌现了格林精密、莱宝高科、万顺新材等一系列电子书概念股。
但近年来,随着各类智能终端兴起,电子书市场受到冲击。据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底,我国电子阅读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亿元,预计2024年接触率将破20%。但近年来,市场份额受智能手机、智慧屏等挤压,增速放缓。
对于电子书市场现状,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表示:“中国电子书整体竞争力缺乏,体验方面有待提升,授权图书内容相对匮乏,企业资金短缺,缺乏长期战略规划。”
他进一步表示:“企业应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提升电子书产品的整体体验。同时,企业可与出版社实施跨界战略合作、与个体作者签署内容合作,丰富了电子书的内容的同时,也可解决了内容的合法授权。另外,企业还需差异化地打造小而精的读书平台,注重长期规划,以细分市场为切口,实施融合战略,挖掘图书多元渠道。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电子书阅读器更要具有互联性,与多终端互连融合。”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