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大股东中国人寿“掏钱”150亿元 加码与远洋集团金融合作

2021-12-17 23:39  来源:证券日报

    回购债券、大股东增持股票、股东借款、配股融资、甩卖资产、寻求债务展期……在恒大、花样年等部分中资房企债务违约对行业基本面造成负面影响后,近一个多月以来,上市房企启动了多种手段筹措资金,保短期现金流安全。

    众所周知,虽然11月份以来,多笔债券融资及ABS融资获批,但在销售端承压、债权人信心下降的行业环境下,即便是“绿档”房企,也在通过多种手段充盈现金流,改善债务结构之外,寻找机会储备“弯道超车”的“粮食”。

    12月16日,远洋集团发布公告,远洋集团与大股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正式订立金融框架协议。中国人寿可根据其投资需求认购远洋集团发行的金融产品,认购金额上限为三年内人民币150亿元或等值外币。

    大股东“下场”认购金融产品

    事实上,在这一波上市房企现金流保卫战中,不同企业的不同大股东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除了进行股票增持的操作,部分股东还为企业提供股东借款融资,据不完全统计,融资主要集中在股东借款、配股融资、抵押物业借款等,除了提振市场信心,也为公司注入资金,增强企业流动性。

    不过,远洋集团大股东中国人寿支持稍显特别,直接“下场”认购远洋集团的金融产品,且将认购金额规模上限提升至150亿元。

    根据协议约定,远洋集团可发行金融产品包括于中国境外公开或非公开发行的美元债、可转债、结构化融资产品等;于中国境内交易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或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公开或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中期票据、结构化产品;以及于境内外发行的信托产品和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

    该协议系续签,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双方曾于2019年3月份订立《金融产品交易框架协议》,认购金额不超过120亿元人民币,新框架协议项则扩展至150亿元。此外,新框架协议下的交易,将显著增强中国人寿与远洋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协同效应,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中国人寿可以丰富投资品种,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远洋集团可以优化债务结构,为聚焦主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有力支持。据悉,截至今年3月份,中国人寿及其关联公司合计认购远洋债券已超过100亿元。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大股东认购房企金融产品,意味着对该企业基本面非常有信心,所以才会真金白银‘输血’上市平台。”上述业内人士称,当然,近年来,多家房企都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试图建立和强化能够穿越周期的多元业务,因此有选择地引入战投,也有寻求业务协同转型发展的意图,从远洋集团来看,多年来已经与大股东形成了多元协同业务。

    战略合作进一步加深

    自2009年入股远洋集团以来,中国人寿维持远洋集团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已超过10年,双方持续推进各业务领域合作。

    在不动产投资领域,由中国人寿与远洋集团联手打造的,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中国人寿金融中心于2019年5月份正式亮相。远洋集团还为中国人寿代建江苏省分公司培训中心、山东省分公司营业用房、浙江省金华区域档案中心、陕西省分公司综合楼等项目。

    在养老服务领域,2018年3月份,中国人寿携手远洋集团旗下高品质、国际化养老服务品牌“椿萱茂”,就长期护照险合作事宜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新模式;双方还在2021年达成深度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并依托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近30家椿萱茂项目,开展保险产品销售和养老社区入住权益合作,全面践行“保险+养老”战略生态布局。

    多年来,围绕远洋集团的治理与发展,中国人寿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波动的2021年,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人寿,更是给予了远洋集团多方面的支持。2021年9月份,经中国人寿提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詹忠增派为远洋集团非执行董事,至此,来自第一大股东的董事席位已增至3位。10月份,中国人寿再次派驻严民为远洋控股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境内AAA评级主体平台)财务总监,加强对远洋的财务风险管控,并协助推进远洋集团投资、融资相关工作。此次与中国人寿订立金融框架协议,意味着双方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

    “从投资人角度看,当下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相对较弱,但个别财务健康、土地储备和多元业务平衡性较好的房企较为受青睐。”某机构相关人士表示,若想投资房地产相关金融产品,除了会研究上述情况外,还会非常看重金融产品发行主体的股东结构,其背后大股东可提供信用背书之外,若还能提供“真金白银”式的支持且业务协同“亲密度”更好,购买倾斜度就会更高,因为这意味着企业与大股东之间信任度好,是共谋发展模式,该房企安全性就会更高,投资者收益会得到保障。

    多管齐下补充现金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股东多方支持补充远洋集团现金流,公司本身今年依靠多年累计的业务协同能力,以多种手段将“重资产变轻”回流现金。

    10月13日,远洋集团联合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与机构投资者,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14亿美元的核心写字楼基金,并将旗下北京CBDZ6地块及远洋光华国际项目注入该基金。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两个项目估值超百亿元,变现超过53亿元。10月18日,远洋资本联合某亚洲主权基金,发起设立4亿美元物流地产私募基金。至此,远洋资本已拥有三只以物流为主题的私募基金,累计认缴规模达15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远洋集团还拟在数据地产领域深化布局,近期旗下远洋数据即将引入重量级战投。

    据悉,这几笔资本操作,都是远洋集团通过将旗下项目装入基金平台的方式,以资产注资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金快速回流。

    上述业内人士称,无论是大股东“掏钱”购买金融产品,还是持续拓宽融资渠道,亦或利用成立基金的方式主动“瘦身”,远洋集团多管齐下的自然结果,是债务结构优化和现金的大量回流。如此一来,在有序安排到期债务偿还计划的同时,远洋还能为开发主业在低溢价率甚至底价成交的土地市场中寻找机会,助力公司在财务盘面稳健格局下走出新的发展路径。

    (CIS)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