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炎涛
3月29日晚,中铁工业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签合同额418.39亿元,同比增长16.69%;实现营业收入242.92亿元,同比增长18.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26亿元,同比增长12.26%。
年报披露,2020年中铁工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和市场变化,加强立体经营,做实区域营销,取得良好业绩,全年完成新签合同额418.39亿元,同比增长16.69%,其中,完成海外新签合同额折合人民币24.64亿元,同比增长18.99%。
分业务板块来看,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129.89亿元,同比增长29%,公司研发制造的盾构机/TBM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国内第一,连续4年保持世界首位;工程施工机械业务新签合同额12.71亿元,同比增长7.85%;道岔业务新签合同额74.11亿元,同比增长13.5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79.96亿元,同比增长6.18%。
报告期内,中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42.92亿元,同比增长18.06%,其中,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5.91亿元,同比增长17.97%;工程施工机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7.06%;道岔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85亿元,同比增长7.9%;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2.9亿元,同比增长27.3%。充足的在手订单和营业收入的加快增长,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根本保证。
中铁工业积极围绕现有产业开展技术升级和新产业孵化,保持研发投入强度,报告期内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2.03亿元,同比增长19.84%。报告期内,中铁工业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为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研制的10余种“极端装备”样机,并完成工地试验;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道岔;渣土处理技术及装备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首批先进适用技术;“隧道废水处理装备”入选工信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的成功研制和应用,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了差异化竞争的技术优势,为推进中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年报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继续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岁末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对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强链补链、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交通强国建设等进行了部署;《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的发布以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市场空间。受益于上述利好政策,预计2021年及未来一个时期,中铁工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各个细分业务领域将持续保持稳健的发展。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