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炎涛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顺利闭幕,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同方威视“两会”安全保障任务也随之圆满收官。
今年“两会”期间,来往人民大会堂、京西宾馆和专用机场等重点场所的代表们不仅可以感受到CT型行包安检机、双视角行包X光安检机、便携式痕量爆炸物探测仪、拉曼液体安检仪、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对各类危险物品的严防死守,还能体验到安检机器人、智能审图、集中监控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安检流程带来的便捷和高效。这已是同方威视连续第14年担任“两会卫士”。
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已被写入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如今身披中核和清华双重光环的同方,也开启了回归“创新本源”的二次创业新征程。用同方股份党委书记、总裁胡军的话说,同方已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产业创新,构筑协同新生态
3月5日,由同方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中核集团首个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在京落成揭牌。
该平台发挥同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以安全生产管理为建设目标,由指挥大厅中试工程、显示系统、调度指挥运行系统、指挥中心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大数据展示系统和AI分析系统等八个子系统构成。平台探索大数据应用场景、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建立智能决策体系,帮助大型生产企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安全生产监督、指挥、调度远程实时在线,各类安全隐患自动预警,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同方的科技创新优势与中核兄弟单位的施工组织优势相结合,对于打通技术创新链和施工链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将有助于构建市场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这种协同增效的创新效能正在进一步发酵。除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外,同方与中核兄弟单位携手建设的核电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园区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项目等均在稳步推进。同方还利用民用核技术、空气净化技术参与到中核集团抗疫创新产品的研制过程中,贡献当下常态化的疫情防控。
沿着“智造+资源”双核驱动的发展方向,依托“5+N新基建”整体发展方案的应用场景,同方正期待在超算、信创、边缘计算、安全、交通、能源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
区域创新,聚焦经济新引擎
同方2021年的重点工作被形容为“架梁、构柱、筑基”,分别对应着总部机构、产业架构和区域中心。
开拓区域中心,是同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战线向市场前移的重要举措,核心是为了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指挥。
2019年,同方在陕西省西咸新区落地了第一个区域中心——西部总部基地,提出立足西咸、面向陕西、拓展西北的战略目标。
进入2021年,为更好集聚同方产业协同综合实力、加强开放合作、提高区域发展势能,同方再次开启全国性区域中心的谋划大局。内蒙古、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等均进入了同方的视野。
在内蒙古,同方自2018年与和林格尔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推进超算产业、数据中心、节能装备等的合作。目前,同方在和林格尔新区投产了服务器生产线,在乌兰察布建成了先进智能智造产业基地,并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了内蒙古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成都,坐落于双流区物联感知中心产业园的同方计算机(成都)生产基地于2020年6月22日投产运营,正以“5基地+3中心”的完备产业体系引领、支撑着西南地区信创产业的生态布局。与此同时,同方还在川渝地区落地了完整的智慧城市产业集群,覆盖交通、建筑、综合管廊、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知识服务、农业等诸多行业领域。
需求和潜力是同方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同方当下正在与区域经济再造相结合,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聚集,期待谋划一个产城融合的大命题。
孵化创新,引领改革新风采
据相关报道,日前,由国中慧通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建的全球首个氢水循环能源系统应用实践实验平台——“信息物理融合智慧能源系统联合实验室”在西咸新区组建落地。这家国中慧通公司正是入驻西咸同方丝路院进行孵化培育的典型企业之一。
从对接高校创业群体的“卓创计划”,到广揽校友精英的“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再到向全球引智的“栖桐计划”,聚焦产学研创新孵化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已成为同方这棵大树开枝散叶的“营养剂”。
2021年,定位于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授权承接平台的同方提出了筹建全球联合研发中心和重构科研人才体系的计划,目标直指具前瞻性、关键性、重大性的“卡脖子”科研攻关。
而就在3月14日,重大科研项目再获突破。国家游泳中心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标志着清华大学与同方共同承担产业化实践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平台技术取得重大应用性成果。该项技术不仅在百年冬奥场馆建设史上率先实现了“水冰转换”,而且创造了观众席、冰上一米与冰面“同室不同温”的业界神话。
一手抓创新专注,一手抓创新协同,如今,同方的创新版图在一众同方人的精心描摹下,已由点到线及面,边界更加清晰、支撑更加立体、骨骼更加坚实,引领着同方聚焦产业、做大做强。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