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港股公司 > 正文
文章正文

华兴资本IPO公开发售募资4.33亿美元

2018-09-13 21:04  来源:证券日报网 张志伟

    本报记者 张志伟

图片1.png

    在更新招股书四天之后,9月13日,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911)(下称“华兴资本”)在香港召开IPO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在港公开发售。据介绍,此次华兴资本IPO全球发售的股份数为85,008,000股,其中10%为香港公开发售股份,90%为国际配售股份,发行价格区间为31.8-34.8港元/股,若加上绿鞋计划,华兴资本最高募集资金为3.96到4.33亿美元。

    据了解,本次华兴资本IPO香港公开发行将于9月14日9时正式开始,9月19日12时正式结束,届时最终发行价将敲定。公司股票预计于9月27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华兴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CEO包凡表示,华兴资本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投行家和独角兽”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包凡对当前中国新经济及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华兴资本要如何打造“新一代的投行”进行了深度阐释,这让在场的媒体和投资者对于即将诞生的“中国新经济金融服务第一股”平添了新的认知和价值认可。

    华兴资本关于“投行家和独角兽的故事”,新近的典型案例当属即将在港上市敲钟的美团点评。从早期美团数轮融资的财务顾问,到中间撮合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再到如今的美团点评启动IPO的投行服务,这家移动互联网平台型“独角兽”过往的每一步重要节点,华兴资本都与之碰撞出许多足可称道的“故事”火花。

    事实上,这种火花,也暗合了过去数年中国新经济和金融服务所经历的两大超级周期的交汇演进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新经济金融坐拥着诸多“风口”正在强势崛起。

    在9月13号的发售会上,包凡讲述了新经济金融正在崛起的逻辑和实证。

    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中国新经济勃兴,而随着概念和覆盖范围的扩容,中国新经济在推动宏观经济转型中的分量正变得愈发重要。根据独立新经济研究机构灼识咨询的研究报告,过去5年,中国新经济所创造的GDP占整体GDP的比重已由2013年的5%提升至2017年的13%,预计接下来的5年,这一比重到2023年还将进一步提升至34%。

    与之相呼应的是,新经济的独角兽企业及企业家也在加速成长。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全球新经济公司中有40%产自于中国,且新经济公司在中国前15大企业中的市值或估值占比,已由2013年的23%,提高到2017年的47%;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前20名中,新经济企业家的数量过去5年增长了约4倍。

    包凡同时指出,新经济的超级周期正在大力推助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服务业的超级周期也在同步勃兴。

    这种论断背后的潜在逻辑是,当发展规模或阶段达到一定水平后,中国新经济公司们都通常会考虑进行上市或并购,为业务进一步增长提供资金,此时便刺激了对资本投入及量身订制的金融服务的需求。

    但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经济公司服务需求的特殊性和差异化,传统的金融服务已显疲态,更顺应时代需求的新经济金融服务正在迎来两大超级周期的机遇。

    对此前景,灼识咨询的研究报告则提供了足可量化的参考。预计到2023年,中国新经济金融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相当于近万亿元人民币规模。

    这些市场空间主要集中于三大细分领域:新经济公司的投行服务、投资管理服务及个人财富管理服务,三者到2023年潜在市场规模分别可达13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230亿美元,未来5年潜在复合增长率分别望达34%、27%和29%。

    市场人士对此分析认为,这些市场机遇将率先被拥有成熟业务模式、能够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以及拥有跨境交易能力的头部新型服务提供商所分享。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