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欢
11月25日,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炭素”)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作为产业协同方,参与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朋泽”)的实质合并重整投资人招募。同时,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拟定并提交重整投资的报名资料、签署尽职调查保密协议、开展尽职调查、提交《重整投资方案》等各项工作。
作为产业协同方参与重整
杉杉集团重整资产包中,最受瞩目的当属杉杉集团及宁波朋泽合计持有的上市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股份”)23.32%的股权,其中3328.46万股(占杉杉股份总股本1.47%)目前存在权属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杉杉股份是国内首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已有20多年的研发与产业化生产实践,是全球负极材料龙头。2021年,杉杉股份通过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成为全球偏光片龙头,由此形成双主业发展的新格局。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大炭素作为传统炭素企业,拟参与杉杉集团重整,其主要战略意图在于整合杉杉在负极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资源,加速自身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实现业务多元化,以应对传统炭素行业增长放缓的压力。此举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公司积极转型、寻求新增长点的信号,也反映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向高附加值新能源领域拓展的趋势。
方大炭素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公司凭借自身在负极产业的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作为产业协同方参与杉杉集团及宁波朋泽的实质合并重整,有助于加快负极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一体化,保障供应链长期稳定安全,充分发挥公司固态电池等新能源产业的协同效应,增强盈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除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此次重整资产包还涵盖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杉杉医疗板块(包括上海君爱康复医院有限公司、上海蓝十字康复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不动产以及约95.98亿元的应收款等。
值得注意的是,杉杉集团的重整过程并不顺利。今年2月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鄞州区法院”)裁定受理其破产重整;3月份,鄞州区法院裁定对杉杉集团和宁波朋泽进行实质合并重整;6月份启动投资人招募后,由“民营船王”任元林牵头的联合体成为重整投资人,但因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和出资人组的认可,最终宣告失败。
业绩下滑倒逼转型
方大炭素的核心业务聚焦于石墨电极等炭素制品,主要应用于电弧炉炼钢领域,受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财务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2021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85亿元、8.4亿元、4.16亿元、1.86亿元及1.13亿元。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方大炭素转型的重要方向。方大炭素希望通过参与重整,获取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方面的产能、技术和渠道资源,实现“负极产业布局加速”和“产业链一体化”。
在负极材料领域,方大炭素官网信息显示,公司早在2001年开始研发石墨类负极材料,2012年建成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并规划分期建设5万吨产能。同时,公司拥有负极材料制备专利技术5项、专有核心技术20多项。记者查阅方大炭素往年年度报告发现,公司未在财报中单独披露该项业务的营收,其具体的销售规模和盈利情况尚不明确。
在固态电池领域,方大炭素于11月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电池材料领域的前沿布局已取得显著进展,锂电硅碳负极、钠电硬碳负极及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核心材料,在实验室阶段均已实现技术突破。经放大试验验证,其核心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由此可见,方大炭素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成果目前尚未转化为规模化营收和实际订单。
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实验室实现克级突破到产线达成吨级量产,从技术理论层面的协同到成本优势的切实兑现,方大炭素面前仍横亘着一道亟待跨越的鸿沟。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