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宁王”超26亿元入股这家公司!有何用意?

2025-10-31 20:0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陈红

    10月31日晚间,苏州天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华新能”,证券代码:300390)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裴振华、容建芬夫妇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证券代码:300750)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前者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宁德时代转让合计1.08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天华新能股份总数的12.95%,转让总价高达26.35亿元,每股转让价格为24.49元。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将持有天华新能13.54%的股份,成为其重要战略股东。

    

    截至10月31日收盘,天华新能股价报30.42元/股,总市值252.71亿元;宁德时代报388.77元/股,以1.77万亿元总市值保持电池行业市值首位。

    交易核心细节落地

    根据公告披露的交易方案,本次转让的股份由裴振华、容建芬夫妇分别出让,其中裴振华转让4920.9万股(占天华新能总股本5.92%),容建芬转让5837.34万股(占天华新能总股本7.03%)。转让前,裴振华、容建芬夫妇分别持有天华新能23.69%和8.12%的股份,宁德时代仅持有天华新能0.59%的股份;交易完成后,裴振华、容建芬夫妇持股比例将分别降至17.77%和1.10%,仍保持公司实际控制地位,而宁德时代的持股比例跃升至13.54%,成为持股比例第三的重要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已作出明确承诺,自本次股份转让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18个月内,不减持通过本次交易受让的公司股份。本次交易不触及要约收购,亦不构成关联交易,但需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合规性审核,并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过户登记手续,交易最终实施完成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8个月不减持的承诺,既体现了对天华新能的长期信心,也筑牢了上市公司股权稳定的基础。”

    在付款安排上,转让价款将分三期支付:第一期支付转让总价的20%(约5.27亿元),需在协议生效、收到深交所确认意见等先决条件满足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第二期支付70%(约18.44亿元),需在完成股份过户登记及转让方缴纳全部税金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第三期支付10%(约2.63亿元),需在标的股份过户登记日起30日内支付。

    采访中,《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这种阶梯式付款方式既保障了交易双方的权益,也为交易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机制保障。

    宁德时代布局再落一子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此次斥巨资入股天华新能,核心逻辑在于双方所处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潜力。据了解,天华新能深耕新能源领域,在锂电池材料等核心业务上具备技术积累和产能基础,而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生产巨头,对上游核心材料的需求持续旺盛。此次战略入股,本质上是宁德时代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重要延伸,通过股权绑定实现供需两端的深度协同。

    柏文喜分析认为:“新能源行业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扩容,上游材料的供应稳定与品质可控已成核心竞争力。宁德时代入股可打通产业链,对冲供应风险,而天华新能能获得订单、技术与资金支持,加速发展。”

    本次交易还涉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调整。根据协议约定,天华新能董事会人数将增加至九名,宁德时代有权提名一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和一名独立董事候选人;裴振华、容建芬夫妇需配合促使标的公司在股份过户登记日后20日内召开股东大会,并尽力促成上述候选人当选为公司董事。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治理层面的参与权,让宁德时代能深度对接战略规划,强化业务协同,实现双赢。”

    行业格局再添新变量

    作为本次交易的受让方,宁德时代雄厚的财务实力为交易履约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宁德时代总资产达8960.8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42.48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0.7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34亿元,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确保其具备充足的资金支付能力,交易履约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余丰慧表示:“此次入股印证了产业链整合趋势,头部企业绑定关键环节,既能巩固自身优势,也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优化行业格局。”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方合作将形成‘上游材料+下游电池’协同模式,在联合研发、产能布局、成本控制上释放效应。这种深度绑定模式将成行业主流,助力企业抵御风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后续市场将关注交易审核与协同落地情况。”

(编辑 贺俊)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