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多家上市公司重启拿地 助力区域市场活跃度回升

2025-10-17 21:2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陈潇

    近期,区域土地市场热度回升。记者梳理发现,“金九银十”期间,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接连有上市公司重启拿地。有业内人士指出,上市房企投资拿地的回暖,体现出市场主体对中长期市场修复的信心增加。

    多家房企重回土地市场竞拍

    10月14日,南京公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公用”)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南京中北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北盛业”)已于近期以13.23亿元成功竞得南京市建邺区NO.2025G72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这也是南京公用年内首度公告成功拿地,此前上半年公司曾参与过竞拍,但未能成功竞得地块。对于此次土地开发,南京公用公告称,为提升房地产项目运作效率、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加强合作开发优势,中北盛业与南京中堃置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共同投资设立项目公司,并将项目地块变更至项目公司名下共同合作开发。

    北京老牌房企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开股份”)亦于9月成功拿地。9月5日,首开股份以4.46亿元竞得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南里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A8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据了解,首开股份已许久未现身北京土地市场,上一次在北京拿地还要追溯至2023年,此次出手,在业界看来,显示出首开股份对北京楼市的信心正在逐步回升。

    此外,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源”)也于9月中旬通过旗下西安天地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20.15亿元竞得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超百亩土地,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这也是天地源年内首度拿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天地源销售实现温和增长。公司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8.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22%。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面积16.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3%。在业界看来,企业在销售回暖的同时,正积极通过补充优质土地储备,为后续项目开发和业绩增长蓄力。

    区域市场修复信号显现

    随着房地产政策逐步优化、融资环境改善,各区域土地市场修复信号显现,但总体仍以理性为主。

    从上述房企拿地的价格来看,多为底价拿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下半年走势看,土地市场整体溢价率有所回落,一方面反映出房企拿地更趋理性;另一方面,也为财务稳健、意图补仓的企业提供了较好的窗口期。部分上市房企正抓住低溢价阶段,进行结构性布局。

    上海镜鉴智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宏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上市房企的拿地策略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点状布局”,企业主要在深耕多年的重点城市择机补仓,强化已有市场优势;二是“理性投入”,以中小规模投资为主,保持现金流安全与项目节奏的平衡。

    除此之外,张宏伟还表示,部分企业此次拿地也可能是既有城市更新或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入落地兑现阶段。随着前期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和一级开发等环节完成,相关项目土地进入挂牌出让流程,这类拿地体现了旧改项目推进提速,也反映出企业推动城市更新落地的积极信号。

    “‘好房子’建设提速带动住宅产品迭代升级,市场优质供给不断增加,叠加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加快落实,多重因素正共同推动新房销售逐步筑底企稳。”严跃进表示,尽管行业尚未完全走出底部,但企业普遍在核心城市进行战略性储备,体现出对中长期市场修复的信心,在资源禀赋优越的区域持续补仓,将为后续市场活跃和项目落地提供新的支撑。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