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技术破壁与全球协同:东富龙以“中国智造”重塑制药装备产业格局

2025-10-11 11:32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讯 (记者金婉霞)

    日前,在国际制药工程学会(ISPE)新加坡年会上,上海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富龙”)集中呈现了包括生物技术模块化工厂模型、一次性耗材、色谱填料及RTP技术在内的多项前沿技术与核心解决方案,成为全场焦点。

    悄然间,东富龙正以技术创新为锚点,从冻干技术的单点突破迈向国际化战略合作的深度推进,书写着中国制药装备企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答卷。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全球化加速迈进的浪潮中,这家深耕行业三十余载的龙头企业,正以硬核实力诠释“专业技术服务于生物医药”的使命担当。

    技术攻坚:破解行业痛点的“中国方案”

    高端生物制剂领域长期存在的活性成分稳定性与使用便捷性失衡难题,终于被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破解。

    2025年6月份,东富龙携手维昇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昇药业”)、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生物”)在成都启动国内首条双腔冻干制剂生产线项目,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这项历经十年研发的核心技术,通过密闭容器内双腔隔离设计,将冻干药物与稀释剂分别储存,注射前轻按即可完成复溶,不仅省去传统操作的繁琐步骤,更降低了污染风险与操作误差,为生长激素等长期用药患者带来安全性与依从性的双重提升。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东富龙全链条服务能力的支撑。早在2022年,其便与维昇药业展开深度协作,依托国际一流的冻干工艺研究室,完成工艺优化与包材适配性测试,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设备落地的完整服务闭环。而其为药明生物提供的冻干机及无菌灌装联动线,更通过中国、美国、欧盟等多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权威审计,在高负荷商业化生产中验证了国际级可靠性。

    全球协同:构建产业升级的“生态网络”

    在技术深耕的同时,东富龙以全球化视野搭建合作生态,为产业升级注入协同动能。2025年2月份,公司与意大利Nicomac公司在固体制剂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融合双方在洁净室系统与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共同开发高效环保的口服固体制剂设备,服务欧洲高标准市场需求。这种“技术互补+市场共享”的合作模式,不仅强化了东富龙在固体制剂设备市场的地位,更成为中意制药装备领域合作的标杆案例。

    如今,东富龙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研发与制造体系:3个全球研发中心扎根中国、美国、德国,8个基础制造基地遍布国内外,26家境内及13家境外控股子公司形成服务网络。这种布局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为药企的商业化生产提供“智造”基石。

    战略升级:锚定数智未来的“发展坐标”

    面对产业变革趋势,东富龙以“系统化、国际化、数智化”战略为指引,持续拓展发展边界。在数智化领域,公司打造“软实力+硬科技”双驱动模式:通过工业软件构建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以冻干系统、无线温度监测等智能装备覆盖制药全场景,助力药企实现从单机到整厂的升级。这种全栈式解决方案,正推动制药生产向高效化、智能化转型。

    财务数据背后,更显战略定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24.29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大增63.25%至8.05亿元,占营收比重超33%,彰显全球化布局的抗周期韧性。尽管短期面临盈利承压,但健康的现金资产状况与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冻干技术的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的生态构建,从本土龙头到全球玩家,东富龙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制药装备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缩影。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这家坚守创新初心的企业,必将继续以技术为笔、协同为墨,书写更多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编辑 张伟)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