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豪悦
9月29日,第三方统计机构DataEye公布了一组短剧数据。漫剧正在成为短剧市场下半年最火的新赛道。
在供给端,2025年6月份至8月份在投动态漫剧数量持续攀升,达到将近2000部。其中,8月份达到1802部,环比增长15%,创下历史新高;需求侧表现强劲,动态漫剧8月份播放增量达25.24亿次,环比增长32%,播放总量已突破95亿次。
谈及未来发展,DataEye研究院研究总监刘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漫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级别。从需求端看,3亿Z世代群体构成核心需求基础,该群体对二次元内容具备天然偏好,而当前漫剧用户渗透率不高,市场仍存在较大需求缺口。”
比真人短剧门槛更低
付费模式仍为主流
漫剧,指AI动漫短剧,也称动态漫,剧情更注重“角色人设”和“世界观构建”。从用户画像来看,漫剧的主要受众群体为20岁至30岁的用户,男性占比高达90%以上。这也导致漫剧的内容整体偏向“逆袭”“战神归来”“玄幻修仙”“二次元”“校园”等。
是什么驱动漫剧迎来爆发?一位短剧公司的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真人短剧市场走向精品化,真人短剧的成本也在日渐走高。仅从演员片酬的增长来看,过去男女主演一天的日薪只需要几千元,目前头部演员的日薪可以达到2万元至3万元,甚至更高。除此之外,常规的真人短剧拍摄时间一周,通常还要租赁场地、服化道。相比之下,从演员到配音到服化道场景,漫剧都不需要,门槛更低。
从行业变现模式上看,记者了解到,真人短剧市场以免费模式为主,付费模式的占比呈现下滑趋势。而AI漫剧以IAP(付费)模式为主,沙雕动漫以免费为主。
刘尊表示:“在技术层面,AI技术将进一步赋能行业,不仅推动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单集成本或降至千元以内,还能实现内容质量的优化提升。变现模式也将持续拓展,除传统广告外,还将向会员体系、跨界联动(如联名周边开发、主题场景运营等)延伸,同时具备‘出海’潜力,可向东南亚、日韩等二次元文化成熟市场拓展。”
目前,市场也诞生了多部出圈作品。剧查查榜单显示,2025年5月份,漫剧市场诞生了月播放量突破1亿的爆款,8月份则出现了3部破亿的作品,其中一部作品播放量更是突破了2亿。
头部公司陆续诞生
上市公司相继布局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漫剧领域已形成供需双轮驱动的爆发态势。4月份至7月份,剧目供给量以8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而播放量与点赞量更是分别实现92%、105%的复合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00亿元量级,相关企业数量正呈指数级扩张,预计将突破数十万家。
在此背景下,陆续诞生了一批专门聚焦漫剧的头部制作公司。DataEye统计,从出品主体来看,漫剧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江西瓜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酱油文化”)、郑州奇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奇想文化”)、北京友和卓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友和”)旗下剧场号分别占据8席、4席、2席,三家机构合计包揽TOP30近半数席位。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中,中文在线、网易也开始涉足漫剧。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文在线产出AI漫剧超百部,单部成本显著降低;今年7月份,网易羚羊官方微信发布漫剧代投招募公告,正式宣告入局漫剧代投领域。
但是,漫剧市场爆发的同时,仍暴露了市场的短板。“行业需警惕两大风险。一是技术同质化风险,避免陷入内容风格趋同的困境;二是内容低俗化问题,防止过度追求流量而损害行业口碑。未来在漫剧赛道具备竞争力的企业,需同时兼顾AI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漫剧IP的深度运营能力,方能在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刘尊说道。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