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宇薇
当下,显示技术加速迭代,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已成为新型显示领域的技术支柱,主导着消费电子行业的产品生态与发展格局,引领“视”界革命。
在这一赛道上,走过20年春秋的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来德”)可谓先驱者。从2005年吉林大学实验室起步,到2020年国内“OLED材料设备第一股”、吉林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再到跻身国内少数既掌握OLED材料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又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如今的奥来德,已成为OLED产业链上游的代表性民营企业,构建“材料+设备”双轮驱动的发展业态,助推国产OLED实现自主可控。
在奥来德成立二十周年、上市五周年之际,《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奥来德工厂,探寻其成长密钥。
追光启航:
进军空白领域“锚”发展
OLED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国内投资多集中于中游的面板制造环节;而上游直接影响OLED成本和良率的有机发光材料、蒸镀机设备等,因技术门槛高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要想打破OLED行业受制于人的局面,关键是摆脱上游技术封锁。
面对这一竞争格局,奥来德围绕OLED有机发光材料及蒸发源设备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前瞻性布局了PSPI材料、封装材料、钙钛矿材料、PR材料,以及8.6代蒸发源设备、小型蒸镀机、钙钛矿蒸镀设备等产品。
走进奥来德长春总部展厅,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块搭载自主研发有机发光材料的显示屏色彩变幻,6代、8.6代蒸发源设备模型依次陈列。墙面展柜中,靛蓝、橙黄、墨绿、绯红……各色有机发光材料整齐摆放。
但回望奥来德二十年的成长轨迹,却并非绚丽多彩。2005年,全球OLED产业发展重心主要在日韩,少数外企凭先发优势占据了全球OLED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彼时,中国的OLED产业的发展几乎是从零开始。
就在这一年,奥来德创始人、董事长轩景泉接触到吉林大学超分子实验室的OLED材料项目。凭借对国内OLED产业崛起的坚定信念,轩景泉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并于当年6月份成立奥来德,与“OLED”谐音。
“好材料是什么标准、技术难题怎么解决,这些都不知道,就像在黑暗中拼图。”回忆二十年前创业初期,奥来德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马晓宇感慨万千。资金匮乏、人才短缺、技术基础薄弱、设备差距……困难重重。
接下来的五年,奥来德总计投入超5000万元,研发成果却毫无进展。直至2010年,韩国三星推出首款OLED屏手机,轩景泉随即带队赴韩考察。10天探寻,不如说是一场“技术解码”,奥来德的发展路径自此清晰。
“必须与世界同行。”轩景泉说道,“攻技术、强产品、拓版图,既要让中国平板企业用上自主研发的OLED材料,更要让中国的OLED材料跻身全球市场。”
此后,奥来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研发节奏与产业化落地步伐。终于,奥来德拿下高纯度有机发光材料量产技术,让多种曾“束手无策”的材料接连实现国产化。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企业在全球OLED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突破40%,实现历史性跨越。奥来德自上市以来,材料业务也已连续五年保持营收稳健增长。接下来,公司仍将朝着“OLED材料与设备领域国际知名的研发、制造企业”目标迈进。
逆光突围:
触及显示材料新高地
从材料端来看,OLED材料包含发光层材料和通用层材料,其中,发光层材料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其供应被美、德、韩、日等外国厂商所垄断。受海外专利保护体系制约,国内OLED终端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
从设备端来看,优质蒸镀机及蒸发源成为国内企业难以触及的“高地”,这直接导致国内面板生产良率长期在低位徘徊。
为了破局,2012年,奥来德组建专项研发团队开启蒸发源自主研制工作,成功开发出6代线蒸发源,并于2017年10月份投入量产,其凭借优良性能迅速占领市场,打破了国外垄断。次年,奥来德蒸发源收入突破1.5亿元,公司至今仍是蒸发源的唯一国内生产商,推动我国OLED面板产业实现关键部件自主可控,破解国内6代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产线技术困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院士欧阳钟灿表示:“作为OLED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是我国显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关乎国家在全球显示领域的竞争力。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但正是因为在关键领域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的企业,才让我国科技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我们业内有句话——‘只做一二,不三不四’,本质是对头部效应的极致追求。对于奥来德这样身处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而言,科技属性决定了企业的护城河必须是创新,唯有通过系统性、迭代式创新构筑技术壁垒,才能在‘要么领先、要么淘汰’的赛道上,真正掌握引领产业变革的话语权。”轩景泉说道。
在奥来德有机材料合成车间,回荡在记者耳边的是隆隆作响的机器轰鸣,看到的是操作人员在控制系统上精准敲定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压力、搅拌转速等参数,随即俯身将灰白色原料粉末倒入反应釜。流水线与机械臂默契联动,一罐罐OLED有机发光材料接连下线。
“我们自主研发的材料具备高量子效率、高亮度、长寿命等优势。”奥来德生产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论克”计算的有机发光材料,看似是普通的粉末,实则是OLED显示屏的“心脏”,特点是专利壁垒高、研发难度大、终端材料纯度要求高、生产流程复杂。
面对显示领域的升级迭代,奥来德形成“材料—设备”的协同迭代机制。这种“工艺倒逼材料升级”的路径,让奥来德接连攻克红光、绿光等材料的量产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对OLED核心材料的绝对控制。
截至目前,奥来德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已实现国内面板企业全覆盖。
奥来德董秘郑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与面板厂商的绑定已从单纯的业务合作迈向深度融合。当面板厂商有新型产品研发需求,双方会第一时间共享工艺数据并组建联合研发团队攻关。这种紧密联动既缩短设备迭代周期,又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形成了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2024年首季,中国OLED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跨越,国产OLED屏幕产量实现对韩国的首次反超,跻身全球产量领先行列。
“蒸”光添彩:
重塑OLED产业生态
五彩斑斓的OLED屏幕,其实是“蒸”出来的。
在OLED制造过程中,真空蒸镀机是关键核心设备,蒸发源作为真空蒸镀机的核心组件,其性能指标如温度控制精度、移动稳定性等,对薄膜的厚度均一性、表面平整度以及最终产品的良品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工作原理来看,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蒸发源,才能确保蒸镀过程中有机材料的均匀分布,从而满足OLED面板对显示性能的严苛要求。”马晓宇表示。
如今,全球OLED产业正迎来向中大尺寸应用领域突进的关键阶段,OLED技术正不断突破应用场景边界,产业亟待以底层技术创新突破现有工艺局限。在此关键时刻,奥来德正以两大路径实现行业新跨越,重塑产业新生态。
“一是提前布局高世代蒸发源技术开发和储备,并通过相关项目进入钙钛矿电池设备和材料领域;二是紧密围绕产业技术的前沿发展需求,针对下一代发光材料及关键高分子功能材料提前进行系统性的技术布局与储备。”奥来德副总经理轩菱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今年7月份,奥来德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北湖OLED材料新工厂正式开工,标志着公司已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轩菱忆表示:“该项目是长春新区2025年重点护航的‘一号工程’,将开展OLED显示用关键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助力OLED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新清表示,我国虽为全球最大面板生产基地,但部分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奥来德旗下新基地建设将助推显示产业从“材料进口”向“材料国产”转变。
在业内看来,奥来德从技术攻坚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产品迭代期的“小步快跑”,再到如今生态构建期的“协同共进”,公司有望持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关键材料领域不断突破壁垒,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