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达威股份:持续深耕精细化工主业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025-07-25 16:1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蒙婷婷

    7月24日下午,国内皮革化学品行业头部企业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威股份”)在成都总部召开2025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受公司去年至今的系列改革举措和战略调整动作影响,此次股东会吸引了不少机构投资者和媒体的关注。

    

    达威股份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现场 蒙婷婷/摄

    达威股份董事长、总经理严建林在会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公司将继续深耕精细化工主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致力于把公司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皮革化工企业。”

    推动化学品主业走向国际市场

    达威股份成立于2003年,公司早期以贸易为主,后于2007年开始涉足皮革化学品生产,并于2016年顺利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皮革化学品品种系列最齐备的公司。

    严建林表示:“去年,公司剥离了系列不良资产,以更轻便、简单的状态聚焦公司精细化工主业,力求将公司老本行‘皮革化工’做到全球最好。”

    2024年,达威股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业务范围调整。具体来看,公司全面梳理了跨界投资,终止了对四川岳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增资意向,暂停经营病毒体外诊断试剂板块,并且承债式转让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威远达威木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以剥离经营不善的生态木业板块。同时,公司聚焦优势于精细化工领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包含皮革化学品、合成革化学品及其他聚氨酯化学品等产品。

    今年5月,达威股份对外发布公告,公司拟在新加坡、巴西和意大利设立分部,计划由达威股份和全资子公司达威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或单独出资,分别在新加坡、巴西和意大利投资设立达威(新加坡)有限公司、达威(巴西)有限公司、达威(意大利)有限公司(以上名称均系暂定名)。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皮革化学品头部企业,若想继续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出去’,走到国际市场上去。”严建林表示,公司设立境外孙公司,既是公司夯实化学品主业优势地位、深化国际业务布局的重要举措,同时公司建设境外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及仓储中心,通过本地化生产与销售,直接服务于欧洲及南美市场客户,亦能够有效规避贸易壁垒,降低跨境物流成本与供应链风险。

    加快开拓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

    与此同时,达威股份也在积极加快新拓领域的发展。据悉,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主要定位在智能装备行业,尤其是皮革智能机械、板材制造工业装备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以促进行业产品生产的转型升级。

    严建林表示:“当时我国皮革机械较为落后,上市之初公司就准备发展皮革机械领域的智能制造,因公司近几年重点发展木业板块,导致智能制造板块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从今年起,公司搭队伍、重点研发智能制造领域。”

    回溯往期公告,达威股份于2023年10月先后投建了水性新材料、智能装备研发及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和智能视觉检测装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投资估算合计约4.4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智能成套装备研发中心的基地大楼建设,以及新建用于制革等行业的智能视觉检测装备产品的智能装备生产线5条等。另外,公司投建的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一期)的项目进度已达到94.57%,即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据严建林透露,在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公司IT团队自主研发了生产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物流控制系统。最初的开发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质量和效率提升所需,后来发现公司的客户也有需求,就计划将其慢慢发展成为公司的业务板块之一,向客户销售。

    据介绍,鉴于达威股份19大类600种产品涉及原材料2000余种,外部采购的MES系统、WMS系统等太简单、可定制化的功能太少,没有办法满足公司的要求,达威股份搭建数字化开发团队自主开发了多套定制化管理系统,现在生产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均已有所成效。

    

    达威股份部分产品展示 蒙婷婷/摄

    严建林表示,公司正在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重点开发基于实际业务需求的BI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研发项目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将实现信息技术与公司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产品质量管控。

    会上,达威股份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王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基于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未来发展规划,公司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去年至今,单就管培生计划已为公司培养了近百位员工。在当下多数企业经营承压的大环境下,公司逆势扩招、组建人才队伍,也说明了公司产业发展较好。”

    财务数据显示,达威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66.85万元,同比增长19.97%。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509.02万元。而在期间费用方面,公司一季度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7.45%、37.55%。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