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钊
4月25日,海联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联金汇”)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17.1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上升283.07%。
在年报发布的同时,海联金汇携旗下直接/媒介热成型工艺产品、高强度车身结构件、钢铝混合超高强度地板、镁/铝/复合材料等轻量化零部件,以“努力奋斗迈进全球零部件100强”为主题,精彩亮相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即“上海国际车展”)。
精耕汽车零部件主业
海联金汇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业务。2024年是海联金汇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体现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发展韧性。海联金汇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战略层面进一步聚焦汽车零部件主业,组织变革、人才引进、客户及产品开发、低效资产处置等取得重要进展,汽车零部件板块经营毛利大幅增长。金融科技板块在公司战略指引下,进行业务重组,出售第三方支付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强化稳健经营,重点提升服务核心客户能力和新业务拓展能力。
面对中国汽车行业大发展的市场机遇以及行业内优胜劣汰的加速进行,公司紧抓市场机会,采取了一系列投入和改革措施,切实提升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聚焦主业,进一步明确汽车零部件业务作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聚焦资源和能力,提高投资发展力度,同时出售第三方支付业务、剥离/重组持续亏损的商用车业务,更加轻装上阵聚力发展。二是大力开拓业务机会,持续拓展新客户,新进入3家知名主机厂供应链体系,进入某知名主机厂战略供应商清单,获某知名主机厂年度优秀供应商、品质卓越奖等表彰,获取新项目定点近百个。三是持续投入研发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加大轻量化、新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力度,新一代热成型技术、钢塑仪表板横梁等取得突破。四是夯实经营管理,在公司内实施组织变革,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提升协同效益和应变能力。五是持续关注产业投资并购机会,重点关注汽车零部件行业、机器人零部件行业的相关标的,通过高质量的投资并购助力业务发展。
2024年,公司主动压缩低毛利业务的规模,同时提升高毛利业务占比,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71亿元,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3.28个百分点。
精彩亮相上海国际车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近期隆重开幕,海联金汇携直接/媒介热成型工艺产品、高强度车身结构件、钢铝混合超高强度地板、镁/铝/复合材料等轻量化零部件,以“努力奋斗迈进全球零部件100强”为主题盛大参展。
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海联金汇1993年即开始配套“桑塔纳”,实现国产替代;2000年,国内首款仪表板横梁研发成功;2005年,首款车门加强梁激光焊接工艺开发成功;2011年,首款铝合金防撞梁开发成功,同年成功登陆深交所;2021年,直接热成型产品开发成功;2022年,轻量化高强度钢铝混合地板开发成功;2023年,钢塑CCB研发成功;2024年,媒介热成型研发成功。按2024年海联金汇的供应规模推算,相当于在中国每下线3台新车就有1台是海联金汇供应的零部件。
三十余年来,海联金汇深耕汽车智能制造产业,终于在高质量汽车零部件发展道路上结出丰硕成果,全国共有40余家生产基地,为20余家车企提供专业的就地化快速响应服务。公司从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模具及设备开发,直至最终量产,为客户提供系统性的一站式服务,极大提高便捷性及客户满意度。
跨入新能源时代,以技术为锚,以创新为帆,海联金汇携旗下上海和达、青岛海联、浙江海联等多个品牌,联手为客户、行业和社会持续创造更安全、更低碳的汽车产品。
(编辑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