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3月18日,健民集团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8亿元,同比增长3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19.73%。业绩创近五年来新高。
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健民集团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制造、批发与零售业务,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板块。公司表示,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公司龙牡壮骨颗粒等主导产品收入增长所致。
据东财choice数据显示,中证行业类71家中药企业,截至目前,有32家已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9家归母净利润增幅超一倍;2020年业绩情况是71家中有9家归母净利润增幅超一倍;2019年是71家中有7家归母净利润增幅超一倍。总体趋势向好。
业绩快速恢复的同时,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重磅政策不断出台。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年1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国家卫健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也提到“要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1年12月24日,湖北牵头组成的19省份省际联盟开展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作为全国首次中成药联盟集中采购,此次集中带量采购中,157家企业的182个产品参与报价,中选率达62%,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从化药到生物制剂再到中成药,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
业内人士表示,集采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有利于挤掉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水分,净化市场环境。疗效不确切、安全性没有保障的中成药将失去利润空间,产品结构单一、产能小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创新不仅是资本关注度较高的创新化药、创新生物药,还包括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在中药注册分类改革、临床证据“三结合”等审评审批制度推动下,2021年创新中药批准数量达到新高。
1月4日,健民集团发布公告称,1.1类创新中药七蕊胃舒胶囊获批上市。该药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阻证方面疗效显著,尤其是在改善胃脘疼痛、中医证候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阳性对照药,并且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七蕊胃舒胶囊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为人民币2704.82万元,成功获批上市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相关治疗领域产品线,公司价值进一步被认识,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和立项,有序推进老产品二次开发,2021年全年获得新药证书1个、提交上市许可申请2个,新申请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专利4项。公司在研项目39项,其中新药研发项目25项,二次开发项目10项,保健食品4项。
2020年,国家药监局相继出台了《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和《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磅政策规范和支持中药创新。在这些政策刺激下,2021中药新药数量显著增加,2021年共获批12个中药新药,超过2017年到2020年获批中药新药数量总和。
西部证券分析师吴天昊表示,国家政策助力中药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同时,中药行业也面临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和门诊输液限制中药注射剂等严格的监管政策,中药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推动中药企业进行转型,积极布局研发,加快数字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一直在鼓励中医药行业,目前的政策是非常好的,包括像中药配方颗粒开始放开,而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可能还是以龙头企业为主。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