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矫月
8月30日,隆基股份公布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98亿元,同比增长74.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增长21.30%。公司经营持续保持稳健,资产负债率为55.18%,较2020年末下降4.20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隆基股份组建了超过千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累计获得各类专利1196项;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6.1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0%。
上半年,隆基股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38.36GW,其中对外销售18.76GW,同比增长36.48%;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17.01GW,其中对外销售16.60GW,同比增长152.40%,组件收入占比由2020年上半年的57%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67%。
隆基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源于组件销售。受光伏上游产业链供求紧张和下游需求观望情绪的影响,公司上半年并未满产。受部分原材料阶段性紧缺,叠加铝、铜等大宗商品涨价及运费上涨、汇率变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对下游装机规模需求释放形成一定压力。
上半年,隆基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95%,综合毛利率22.73%,表现主营业务增幅明显。应收票据较上年期末降低39.36%,应收款项融资增长153.78%,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50.12%。
今年5月,公司发布公告显示,拟公开发行不超过70亿元可转债进行融资,来布局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17年、2020年隆基也发行过28亿元、50亿元的可转债,均受到机构投资者追捧,这次规模也是有史以来最大。
半年报显示,隆基股份分红送股后每股收益率0.93元,同比增长19.23%。记者研究发现,隆基股份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准确的战略研判、前瞻的产业布局、持续的研发投入等管理贡献。作为最早在宁夏和云南投资的光伏企业,隆基股份先后在两地合计投资超400亿元,带动两地先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全产业链和单晶硅片生产基地。
今年3月,隆基股份正式进军氢能产业,先后与上海同济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零碳研究院,以自身研发结合大学院校实验室,保证产品技术层面的持续领先。同年,隆基与森特签约战略合作,共同开拓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领域BIPV业务,拓展光伏产品的应用场景,推广BIPV规模化应用。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