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佳都科技:AI赋能“城市大脑” 带来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

2020-04-17 21:02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小康

    本报记者 王小康

    “我觉得很方便快捷。有时候行李太多或者正在打电话,会腾不出手来拿交通卡或者手机刷二维码,‘刷脸’之后就能避免很多麻烦,也节省了时间。”在体验了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刷脸”乘车后,市民阿华(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而除了“刷脸”过闸,以往的玻璃票亭也被智能客服中心取而代之。“我要去天河公园,”阿华的话音刚落,智能客服系统界面上即刻显示相应的地铁线路。“真没想到,几年前好像只能在电视里面看到的场景,现在自己也能用了。”阿华开心地说到。

    据了解,该智慧车站是由佳都科技和广州地铁共同建成的全国首批智慧地铁示范车站,于2019年12月全线开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佳都科技副总裁赵辉表示:“智慧车站融合了3D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全面实现了地铁车站运营、管理的‘智慧化’,为中国地铁智慧站点建设提供样本,未来将在广州地铁及其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实现更大范围的落地应用。”

    全国首个智慧车站落地广州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为管理不断扩张的线路和车站,服务不断增长的客流,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地铁已经建立了超过36个服务于运营的生产系统。但传统的工业集成系统已不能满足产业互联网时代对于高效运营的要求。为此,广州地铁在线网中选取了已运营车站及新建车站,先行试点智能化及信息化的先进模式。

    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就是其中之一。刷脸乘车、车票安检一体通行、客服机器人在线指路、灯光氛围根据节假日自动调节,在后台就可以对地铁运力和车站设施进行全场景调度……这些曾经只在科幻大片里面出现的场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5G建设浪潮的掀起,正逐一在现实中上演。

    而凭借在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等、知识图谱、智能大数据等自主核心人工智能技术,佳都科技去年实现营收50.12亿元,同比增长7.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亿元,同比增长159.58%。其中,在轨道交通方面,佳都科技取得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8.85%,产品已累计覆盖22个城市、62条地铁线路和1278个地铁站,并在年内中标近148亿地铁智能化项目订单,涵盖未来5年广州地铁的10条新线智能化建设以及后续10-15年的整体运营服务。

    除上面提到的智慧车站外,佳都科技还针对城市交通治理需求研发了“城市交通大脑”“一体化交通指挥管理平台”等智慧应用,并实现在广州、合肥等一线及准一线城市试点,助力交警进一步提升在超大型城市复杂路面情况下的交通治理能力,打造更顺畅的城市交通出行体验。

    AI赋能

    智慧城市发展开启新篇章

    随着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AI技术将成为驱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有生力量。经预测,到2030年,AI将为全球经济贡献人民币近100万亿元。

    作为新时代下的产物,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AI技术的支持。智慧城市就像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有着复杂的网络结构,其中将诞生城市级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必须借助AI的力量。

    2019年以来,佳都科技就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三大场景。随着AI+产品的不断落地,公司已逐步打造以智慧车站、警务视频云、城市交通大脑数字平台和智能终端产品为主的全栈式产品和服务体系。“去年我们在‘AI+安防警务’方面的应用持续迭代,公司结合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数字孪生等技术,形成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警务视频云’‘明毅’‘蜂巢’等智慧应用,落地到广东、山东等区域,助力政府部门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更安全的城市。”对于公司AI+产品的落地,赵辉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到。

    近期,公司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8亿元,引入广东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恒健控股等战略和产业投资人,扣除发行费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加码自研AI产品创新与落地,持续赋能城市中的各个场景。

    “我们对城市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看法可以用‘四层楼’的建设来作比喻,5G是最基础的第一层,提供了高速、高质量的网络服务;物联网和物联感知终端是第二层,能够对城市、行业运行的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的感知、获取;人工智能、云计算是第三层,提供算力、算法、数据;最顶层是面向各行业的智慧应用输出。”赵辉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到,“未来,我们将更重视智慧终端硬件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构建起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应用、从中心云平台到边缘终端全部自主可控的‘平台+终端’全栈式行业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打破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固有的模式。通过对疫情应对,暴露出不少城市管控的短板和不足:如从城市网格治理角度暴露出的短板“在社区、在网格”,顶层规划不足以满足突发疫情防控的需要;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存在数据孤岛、条块分割现象,未实现轨迹全覆盖全追踪。

    “我们相信这将是下一步‘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如城市大脑和数字政府的建设、社会网格联防联控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建立、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搭建等等,都将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赵辉说到,“公司的愿景是‘城市慧变得更好’,智慧城市一直是公司聚焦和坚持的主业。公司将抓住‘新基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历史性机遇,持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和业务主赛道,以智能科技惠及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带来更安全、便捷的美好城市生活。”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